敦煌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年08月21日 阅读量:2040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19日在敦煌莫高窟成立,20多个学科的百余名人才将汇聚保护研究中心,对敦煌文物保护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攻坚。 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由兰州大学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共建。研究队伍由文物保护、考古、敦煌学、化学、物理、环境科学等20多个学科的131名人才构成
学校坚持“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发展目标,把项目和论**在河西大地上,在讲好、写好、演好、画好河西上下功夫,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的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致力于研究、凝练和形成“河西成果、河西风格、河西气派、河西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研服务与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及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先后修订并颁布实施管理14项。 《河西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管理办法》院办发[2015]5号;《河西学院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的若干办法》(院办发[2015]6号);《河西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院办发[2015]25号;《河西学院科研平台考核管理办法》(院办发[2016]7号);《河西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6号;《河西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立项配套资助比例调整补充规定》院办发[2017]6号;《河西学院强化学风建设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试行)》院办发[2017]9号;《河西学院科研平台设立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45号);《河西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51号);《河西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51号;《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30号);《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30号);《河西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42号);《河西学院科研业绩认定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院办字(2018)49号)
6月11日,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甘肃主场宣传活动在兰州举行。 活动现场以展板的形式向公众展出了“十二五”时期文物事业重点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先后展演兰州太平鼓、“松鸣岩”花儿、藏族原生态民歌、雕刻葫芦、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英译名:China Dunhuang Grottoes Conservation Research Foundation),是在国家有关领导的关注、国内外有识之士和敦煌研究院的支持、资助下,创办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1995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用公募资金从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的公益活动
为让大家高效备考历史学考研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历史学复习知识点之世界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历史学考研复习更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历史学如何备考等问题,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世界史专业是一级学科历史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本专业旨在通过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从古至今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联系与交流诸历史现象进行多层次、广角度地深入探讨,科学地揭示各国、各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复旦大学为例)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熟悉国内外史学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打好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兰州晨报讯 历时九年编纂完成的大型重点资料性丛书《中国西北宗教文献》,日前已由甘肃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丛书涵盖了中国西北地区各类宗教的起源、发展、变迁、衰亡和现状,对西北地区宗教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全面整合,为现代人文科学的研究,尤其为宗教学、民族学、敦煌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填补了国内缺少此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献的空白。据悉,该丛书已被列为甘肃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出版项目
6月28日,由李可染画院、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敦煌画院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在北京李可染画院开幕。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庄亮,副秘书长刘伟、古兰出席开幕式。 曹卫洲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敦煌,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说:莫高窟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饶宗颐教授生于广东潮安,1949年定居香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有深入研究,在上古史、地方史、甲骨学、简帛学、目录学、楚辞学、敦煌学、宗教学、考古学和文学等多个范畴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提出了独到的创见,是当代其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殿堂级华学大师。是次展览透过饶教授的生活照片、私人信函、学艺成果、文学创作及其他文献资料等200多项展品,从人生、学术、艺术及文学等方面,讲述一位以香港为家的学人专注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国学泰斗,为香港、国家及世界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2年,饶宗颐教授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获法兰西学院颁授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儒林特赏”
2018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文明交往的意义——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高层论坛在紫金港校区举行。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铭霞,《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刘进宝教授主持。4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文学院、西部院等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