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
2021年11月10日,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首批开放课题立项评审专家咨询会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召开,会议特别邀请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等石窟寺考古、研究保护方面的多位专家教授。 此次对西安工程大学申报课题“陕西石窟造像服饰研究(一)——铜川地区”、西北工业大学申报课题“富县石佛堂第6窟调查与研究”、西北大学申报课题“陕西砂岩石窟盐风化影响因素研究”、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申报课题“宝鸡地区石窟寺历史、现状及其价值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申报课题“唐长安对敦煌石窟影响研究”等5个成员单位申报的开放课题进行立项评审,课题申请人依次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逐一进行了点评并给出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开放课题选题广泛,涉及石窟寺考古研究、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等领域,研究内容以点切入、各有特点、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符合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的课题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文章预览 : 敦煌石窟全集 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3月15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于今年3月荣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评委会进行评审,是次评奖共有499项参选作品,当中有255项论文和著作获奖,《敦煌石窟全集》勇夺是次奖项的最高荣誉一等奖,殊不容易。 《敦煌石窟全集》是一套全面系统研究和介绍敦煌石窟的大型图集,共26卷,于2005年完成
西魏初期,中原的“秀骨清像”风格传入敦煌石窟,与来自西域的审美理想在洞窟中相互融通并存,影响了莫高窟西魏至北周时期洞窟的造型观念和艺术风格。这种交流融合在莫高窟第285窟里就有着深刻体现。此外,第285窟是敦煌石窟北朝时期最具艺术特点与文化信息的洞窟之一,窟内的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在置阵布势、形神刻画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艺术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兵器、刑法、建筑、服饰等方面的形象资料,为隋唐故事画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3日,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拍照。 “遇见敦煌 光影艺术展”将于10月4日在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开展。3日,部分媒体及观众提前参观体验
敦煌,由甘肃省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年度大展“千年营造~敦煌建筑之美”线上展即日登场,将带来跨越时空限制的观展体验,让热爱艺文的广大朋友随时随地参与展览,今年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以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展期从12月30日至2023年7月15日,欢迎各位朋友齐来线上观展。 线上展览透过九个展区、百余件展品、专题影片和莫高窟虚拟漫游, 深度解析千年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艺术型态流变。从敦煌壁画大量的古建筑图样,探究各时期石窟形式演变脉络,运用新媒体手法全方位呈现敦煌石窟的千年营建历史,以VR技术打造莫高窟虚拟现实,提供观众身历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跨时空领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制和意境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的“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名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敦煌文化守望者”们站到了聚光灯下。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项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由上海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各项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公园、广场、体育馆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场所的兴建。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更是让人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于是人们对于雕塑设计、建造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要求和想法,就像自己家装修设计一样自己动手设计的人也越来越多,在美化城市的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业余雕塑家喜爱上了雕塑造型这一门艺术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英译名:China Dunhuang Grottoes Conservation Research Foundation),是在国家有关领导的关注、国内外有识之士和敦煌研究院的支持、资助下,创办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1995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用公募资金从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的公益活动
中新网兰州2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在全国战“疫”的特殊时期,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虽暂时不能与海内外游客见面,但莫高窟“云”端一直在线,留守家中的民众通过网络即可一览莫高窟的春夏秋冬,游览“数字敦煌”,探索敦煌文化创意内容,漫游精品展览等。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1月24日(除夕),敦煌研究院宣布其所管辖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暂停开放。 此次推出的“云游”莫高窟的春夏秋冬,民众可以通过扫描识别全新上线的“莫高窟的四季”二维码,感受莫高窟的春夏秋冬,随时随地饱览莫高窟美景,春芽夏绿,秋叶冬雪,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