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
以自身之绚烂,度他人之金身。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到寺庙贴金,金箔与宗教的联系从未间断过。佛像贴金自古有之,历朝历代的佛寺庙宇采用金箔贴金装饰,早已蔚然成风
中新社兰州5月1日电(记者冯志军)敦煌研究院1日梳理总结了敦煌石窟中现存的点滴遗迹,遗迹中不乏当时某个领域的“世界之最”。 敦煌研究院称,古代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往来于此的人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与科技。在长期的碰撞和磨合中,聚居在敦煌的各族人民通过大量劳动实践,总结出适宜本地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方法,并形成了诸多方面的知识体系
【敦煌风华再现-续说石窟故事特展】 科博馆曾在1999年举办《敦煌-沙漠中的明珠》展览,短短半年展期,参观人数高达55万人次!历经了18个寒暑,敦煌石窟不论在学术研究或是壁画洞窟的保存维护上都有长足的进展。为使民众有机会再次一窥敦煌文化艺术宝藏,科博馆特别筹划《敦煌风华再现-续说石窟故事》特展,精选有别于前次展出之洞窟、壁画、塑像与文物等展品。展览分为二个展区:第一展场位于第四特展室及其外部阳光过道南边;第二展场在立体剧场旁广场
本次展览将展出敦煌石窟建筑、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的文物,从考古、地质、艺术、文物修复等角度,呈现敦煌石窟不同朝代、洞窟与内容的艺术。 展品《都督夫人礼佛图》是唐代供养人画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原作为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南侧壁画,创作于盛唐时期。画面上的唐代女供养人均描画短眉、唇色朱红,都督夫人的眼睑、脸颊、额头以红点或花形装饰,反映了唐代上流社会女性的流行装扮
在莫高窟,有一群年轻工作者,他们正值芳华,或受前辈感召,或为实现艺术理想,离开热闹的大城市,来到安静的莫高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是他们共同的感受,“传好接力棒”是他们共同的愿望,“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们共同的信念。 他们和一代代莫高窟人一样,来到这里,留在这里,牵挂这里
敦煌莫高窟 A类门票(6000张/日) 观看主题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乘坐往返莫高窟交通车辆,并以25至30人一组配备专职讲解员,参观莫高窟8个开放洞窟。免费参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等。 2)优惠票:票价148元/人·次(莫高窟半价优惠门票价格90元+莫高窟数展中心48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优惠对象为6(含6周岁)至18岁(不含18周岁)中国青少年,国内全日制统招在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学生,年龄60周岁以上至70周岁以下中国公民(含港澳台)
6月28日,由李可染画院、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敦煌画院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在北京李可染画院开幕。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庄亮,副秘书长刘伟、古兰出席开幕式。 曹卫洲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敦煌,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
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数字敦煌”项目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理念,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将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图像、视频、三维等多种数据和文献数据汇集起来,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面向全球共享,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科学的保障体系
佛教东传至中国后,因其传播特点与政治要素的影响,佛教艺术也在各个层面发展起来,如建筑、绘画、雕塑等,而雕塑中的佛像造像艺术,更与建筑艺术结合而呈现相当突出的成就。佛像造像艺术特别是其他宗教所望尘莫及的,如著名的敦煌石窟艺术,大同石窟艺术等。佛像造像艺术的精采又因雕塑材质、时代、区域之别而有不同层次的可观性
14751円 (13410円+税) 在库 0册 カートに入れる 榆林窟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访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编现任院长赵声良主编著名作家冯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榆林窟洞窟的图像进行采集处理拼接对历史档案底片进行数字化扫描从中精选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图像历时三年精心编纂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