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
是由位于威斯康辛州沃基肖(Waukesha)的卡姆巴克出版社(Kalmbach Publishing)出版。读者群主要是对天文学有兴趣的业余人士,针对未来天象、天文仪器的新科技、天文摄影等。每期《天文学》杂志前半部分的文章都是由天文学家介绍天文知识,后半部分则适合天文爱好者阅读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记者陈芳 胡喆) “芯级箭体直径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这是我国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的一系列指标。记者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任务规划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大规格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是开展大规模深空探测的前提
在未来的载人登月计划中,我国正在研发两款火箭,分别是长征十号、长征九号,前者用于发射载人飞船,后者则是重型火箭,运载能力可达150吨,是全球最大的火箭之一,难度更大 据了解,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难度更大,将是全球最大的火箭之一,直径达到10米级(10.5米),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以上。 此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2035年前后,我国将实施重型火箭一次性构型飞行验证任务,任务成功后,重型火箭将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主力军之一 它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贮箱从5米级直径向10米级跨越,也标志着我国继俄、美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10米级超大直径贮箱研制能力的国家,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硅谷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中心地带,这里汇聚了世界上最杰出、最聪明的人才,他们通过创新和实验开创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科技公司和产品。硅谷的最新发展也证明了它的领导地位不会轻易动摇
今晚23点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进行发射任务,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实现在轨轮换,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最后阶段。[奋斗]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一路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航天苛刻的环境要求和性能要求以及深空探测的严苛需求,长城润滑油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升级,先后研制开发了7大类约60多种航天润滑产品,不断见证了神舟载人飞船升空、天宫对接、月球背面软着陆、梦天舱发射等一系列的历史瞬间,此次神舟十五号发射,长城润滑油与您一同为中国航天加油!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西婺源
为更好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0月11日,科技处、社科处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赴天津科技馆参观“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18天津站”,感受我国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 本次巡展主要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五年来中科院取得的主要新进展和新成就。巡展主要由“四深”(“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三个服务”(“生命科学”“生态文明”“农业发展”)和“大科学装置”等部分组成,涉及数、理、化、天、地、生六大重点学科领域和国民经济发展、百姓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丰富多样的科普手段加以呈现
NASA在2005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并判断其上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为了能与外星智慧生物接触,NASA启动“灯塔计划”,在夏威夷启用深空通信阵列基地,向其发射高功率信号进行试探。几年后,外星飞船不期而至
腾讯科学讯(Everett/ 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将执行一项名为“1000天”的火星任务,届时数千名候选者将加入这个计划,火星任务是未来20年内NASA的重中之重。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认为:火星是太阳系中人类的目的地,登陆火星将在2033年进行,人类将再次踏上另一个星球,执行火星任务期间,我们的时 间和每一美元的资金都将花在登陆这颗红色星球的使命上。作为美国宇航局的优先项目,研究小组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基地,数千名宇航员候选者将为此进行训练和 选拨,最终将只有20名被留下
11月8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牵头,联合集团公司四院、六院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共同发起组建的航天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同时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并召开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校长汪劲松,副校长宋保维、何国强,纪委书记张海兰;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四院、六院,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雷凡培、汪劲松当选为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并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刘建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现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委会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