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
前几天我在看电视时,发现电视上出现的一个印度洋的小岛,就是不久前在我梦中出现的岛屿。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在睡梦中我见到一群人大包小包地提着行李上飞机。接着是梦到机内景象,乘客们各个兴高采烈,因为再不久他们就可以回到故乡了
该产区为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干燥,冬季寒冷,印度洋和南冰洋以及200至300米的海拔高度对其气候起调节作用。 主要由带砾石的红色砂质壤土组成,其下层土为铁矿砾石。 Manjimup四周都是葡萄种植区——这在西澳大利亚州是一个不寻常的特点
通过分析NASA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最近的观察结果,发现了海平面的变化与洋流循环之间的关系。 该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上,研究结果表明2003到2012年,地球上的一些大洋盆地在变小,而另一些则在变大。改变的洋流模式使得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每十年上升1.9厘米,同时南大西洋、北冰洋和南印度洋的海平面也在升高
在21年前的今天,1999年8月11日(农历1999年7月11日),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 1999年8月11日,欧亚一些地区观赏到了一次壮丽的日全食景象。 这次日全食是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将持续两分钟左右,它将从大西洋上开始
地理课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哪里降水最丰沛?” 老师问:“那里为什么会成为地球的雨极?” 我说:“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强劲时,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给那里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老师问:“印度半岛沿海地区都可以收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那么其他地区为什么没有成为雨极呢?” 我说:“乞拉朋齐位于山地迎风坡,暖湿气流在抬升过程中形成地形雨。” 老师示意我坐下,然后问大家:“乞拉朋齐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之最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1月10日下午,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成功完成了大洋“首秀”。 “潜龙二号”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成功下潜至1600米,在无人无缆下自主航行作业、探索深海,获得了精细的海底地形地貌,实现我国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首次在洋中脊海底勘探。 “潜龙二号”是我国863计划深海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中国大洋协会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参研单位,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
io域名是互联网中心分配给英属印度洋领地的顶级域名。对所有人来说,io域名更是互联网上能够用来表示信息、知识的最直接、最直观的符号。随着区块链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各大知名区块链企业正在启用io域名
进入5月来,尽管全球大陆天气稍显平静,但是海洋却完全相反,出现了一系列“躁动”迹象。从本身来说,5月全球第1个17级超强台风“法尼”就是个例子,不过自前几日登陆印度后,也开始走向了消亡。但是海洋的波动还在继续,尤其是太平洋地区,更是成了“接力棒”,似乎要开启新一轮“台风”活跃季了
纵观历史,中国至少三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持续了400多年。从那以后的400多年里,中国被分裂成了几个动荡的小国
7月10日下午,市投资公司党支部在公司14楼党员活动室开展固定党员日学习活动,组织党员集体观看专题系列片“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五集《丝路・商道》和第六集《丝路・战争》。 专题系列片“丝绸之路经济带”第四集、第五集重点讲述“丝绸之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途径是取道海路,自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往南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地区,远及东非、欧洲。这一东西方交往的海上交通要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