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席北斗,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形成了资源定向调控和污染协同控制新理念;在有机固体废物定向腐殖化与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与无害化协同控制、城乡统筹循环调控和综合整治的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支撑、业务化运行和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光华工程科技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6篇(SCI 159篇)、出版著作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4件、国际PCT专利8件;制订了技术标准、指南15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
今天(3月15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为宗旨,突出北大特色和重点,围绕气候治理政策体系构建、降碳与污染治理、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等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数据库与模型模拟平台、产学研融合交叉平台和碳中和智库平台,凝聚高端人才队伍,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碳中和与气候环境协同效应、零排负排关键技术、能源系统工程、经济政策与管理、气候立法与全球气候治理等研究。合力攻关解决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和全球气候治理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双碳”科学基础、工程技术、政策与治理等领域学科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碳”创新研究高地,推进“双碳”高层次人才培养,形成国家“双碳”决策思想库和国际碳中和学术交流合作中心,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大科技支撑和高水平决策支撑
机电工程学院建于1958年,现有教职工18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70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具有博士学位97人,具有硕士学位75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全国石油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石油与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天府万人”计划3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
黄志龙,浙江大学教授。在高维随机动力学系统的精确平稳解、等效非线性系统法、随机平均法、随机稳定性、随机分岔、动态可靠性及随机最优控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还长期从事自然通风冷却塔等复杂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参加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面上等项目多项,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项目“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教育部2001年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积极参加各种规划的制定修改、积极组织动力学与控制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担任相关期刊编委及审稿工作,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及奖项等
报告摘要:报告将介绍短时标时域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相关的暂现源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我们关于宇宙中核合成合成和生命大分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梁恩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提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广西区优秀专家
近日,在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上,我院84届校友、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韩占文研究员荣获2016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 韩占文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双星相关天体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多项理论预言得到国际学者的观测证实。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通信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12013) 张志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1969年11月出生,河北人。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核心骨干),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本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原则,物理学院为强基班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实行“学业导师”制度,为同学们一对一配备学业导师,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独特的学业导师指导模式使强基学子们可以在本科阶段提前接触到更多的科研项目,而一对一的导师双向选择方式也能使每一位同学都选择到合适的学业导师。物理学院聘请51名来自物理学院和晶体材料研究院的多领域高端人才为强基班学业导师,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
建所以来,山西煤化所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需求为使命,以协调解决煤炭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突破制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材料瓶颈为目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逐渐由一个只有64人的实验室,发展壮大为从基础研究到工艺过程开发直至产业化的体系较为完备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所,并持续培养和造就一批能源、材料领域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截至2022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03人。其中科技人员433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