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注重研究生的全方位培养,科学合理制定培养计划。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2017年团队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荣誉称号,201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伯乐奖,2021年获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已指导毕业博士生62名,硕士生83名
今日,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美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美芳长期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
药学专业于2005年获教育部批准,2006年正式招生。该专业以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为基础,目标是为祖国制药工业和药物研究机构培养具有扎实药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够从事创新药物研究的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主要为海外引进人才及共建单位的知名学者等35位教师,其中教授16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2人,讲师7人
王双印,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
仲崇立院长荣获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 发布者:于子钧发布时间:2021-09-26浏览次数:248 9月25日,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上,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隆重颁发。我院仲崇立院长荣获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本次授予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5人、 “创新奖”15人、“青年奖”29人
2011年获IUPAC江教授新材料青年奖; 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2013.4-2014.4) 主要从事可降解功能高分子合成与结构表征、刺激响应嵌段共聚物的可控聚合方法学、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聚性能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项目,如基金委面上和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科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2011年被聘为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高效节能微纳结构材料体系研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发稿时间:2020-05-18浏览次数:10 报告人: 王建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 199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获博士学位,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曾获德国A.V. Humboldt基金, 在Tuebingen大学、 京都大学、 以色列Tel Aviv大学工作
5月24日(周四)下午在梁林校区1号楼506学术报告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道勇来我院作题为《具有复杂结构的单分子组装体的精确构筑》的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2011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各一项(第二获奖人),担任《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化学通报》编委。1991年和199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7月17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在农学院229会议室作了题为《昆虫嗅觉识别机制研究及应用》的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昆虫嗅觉识别机制展开提出当前发展害虫行为调控技术的重要性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 1996年,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目前由教师30人组成,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工程师2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光电所立足前沿,以发光与光信息技术为主干,以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为科学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发光和光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发光与光信息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支撑,建设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发光与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人才培养基地。光电所毕业博士研究生超过130人,毕业硕士研究生超500人,出站博士后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