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
9月2日,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东海,党委委员、副校长裴志利一行来我院调研考察并座谈。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东主持座谈会,党委副书记秦闻苹,党委委员、副院长金良、刘建出席会议,党政办、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赵东海与刘建就内蒙古民族大学和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9月11日,“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走进未来科学城报告会暨第23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在未来科学城举办。 据介绍,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自1998年创办以来,以各学会为主体,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涉及范围最广、参与科技工作者人数最多的综合性、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学术月,北京市科协首次推介“广受关注”学术论文、开展“十佳影响力”品牌建设,推出一系列与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相称的学术交流活动
欧阳平凯(1945-):著名生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高77班毕业,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1年获该系硕士学位。曾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普度大学进修生物化工
本集首位嘉宾邀请到跨国奢侈品电商高阶经理人 Sean 分享化工系转战美国 MBA 的心路历程,爱好冒险挑战的他,将劣势扭转为优势,成功进入美国电商龙头经营跨国营运,后更成为跨国奢侈品电商高阶经理人带领大型团队,规划并完成职涯自我实现里程碑。 第二位嘉宾邀请到硅谷科技巨头软件工程师 Aaron,分享从退伍后求职失利到成功获取欧美就业市场门票的秘诀,透过提高国际移动力,证明普通人也能以台湾学生身份和本土经验,一圆伦敦新创主管和硅谷工程师殿堂闯荡的梦想,Aaron 更将自身经验融入《普通人的海外求职指南》一书,帮助更多人取得海外工作机会。 好奇没有海外学历,如何达成出国工作目标?关键时刻,该如何踏出第一步? 如何杠杆身旁的资源,拉近与目标的距离? A2 x NEX 职涯加速器邀请网络科技、管理顾问、金融业、软件工程、资安工程背景前辈提供一对一职涯咨询,正在招募 40 名应届毕业生及工作年资 5 年内之积极主动学员,就让业师 Sean 和 Aaron 带你踏出舒适圈,走出新的可能,加速你的职涯发展吧! 更多选购方式:寻找当地的 Apple 直营店或其他零售商,或致电 0800-020-021
撰写时间:2020年02月28日 作者: 近日,一封来自承留镇玉阳村委的感谢信辗转送到了学院。信上对我院冶金化工系的一名优秀学子在村里抗击疫情一线日夜连续工作二十多天等事迹表达感谢。 据了解,李俊峰,2001年4月出生,男,汉,济源市承留镇人,我院冶金化工系分析1901班班长
天木生物是一家聚焦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清华大学技术雄厚的科研团队,与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工系绿色生物技术实验室等相关研究与设备研发团队共同组建“生物育种研究中心”;面向产业,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科研与特色技术服务平台。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兴起的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是解决可持续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全球生物产业的产值以每5年增加2倍的速度增长
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长春市。在长春初中毕业后,只身到沈阳念高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来到天津,先就读于河北省立第一中学(今天津市第三中学)
2017年5月5日上午,应理工学院邀请,河北工业大学王洪海教授做客我校学术大讲堂,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贺亮和团委书记单海一并受邀出席,理工学院化工系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由马晶军教授主持,介绍了王洪海教授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成就。随后,王教授以“精馏系统集成控制与节能优化研究”为题,多角度介绍了精馏过程中的节能、控制与优化策略,同时指明了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学术讲座
台湾大学化工系陈贤烨教授以绿色气体制程技术荣获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第二届“绿色化学应用及创新奖”,在绿色安全替代面向表现优异,获评审团一致肯定。第2届绿色化学应用及创新奖有近百件报名,历经初选、现场勘查/访谈及决选会议,遴选出十四家绩优团体及十位个人,获奖单位均为推动绿色化学的标竿。 台湾大学化工系陈贤烨教授在气体环境中利用气相制程创建材料及镀膜,以取代有安全及环保疑虑的传统液体制程,在这条研究道路上的前人足迹并不多,陈教授几乎是摸索著踽踽前行
能源产业学院是在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化学化工系、矿业工程系和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专业学科优势明显,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在对接14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煤矿智能采掘、煤层气”“十大产业集群”的煤炭产业中富有特色和创新性。学院师资由本院优秀教师和柔性引进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和生产实践丰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满足行业产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课堂、典型项目进实训、真实生产环境育人才”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国家情怀、工匠精神、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