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王福会,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以及国际材料联合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奖。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主持完成863项目5项、973一级课题3项、国防课题6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我校雄厚的电子信息学科为基础,聚焦生物医学与电子信息深度融合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分子影像、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199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准试办的硕士点之一;1996年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开始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纳米科技研究的单位之一。1997年9月率先成立跨院系、跨学科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了化学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的纳米科技研究力量,并大大加强了纳米科技公共实验平台建设。2003年启动“纳米科技研究生班”,每年招收10-15名从事纳米科技交叉学科研究的研究生
报告时间:2023年03月8日(星期三),上午9:00 报告地点: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报告厅(南二门入口旁) 报告人简介: 纪红兵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环境友好的催化过程(多/均相催化、仿生催化和环境催化)、精细化工、天然精细化学品的分离与合成、绿色化工过程
4月9日下午13:30,苏州纳维董事长徐科博士应邀做客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之“科学大讲堂”,这是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科普活动,为苏州市民朋友们带来主题为“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及苏州的机遇与挑战”的讲座。 徐科博士讲述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信息、能源领域的影响。讲解了苏州市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先发优势与发展机遇,展望了第三代半导体未来发展趋势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截至2017年8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3850人,其中正高职1215人,占教师总数的31.6%,副高职1615人,占教师总数的41.9%;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78.6%。 学校师资队伍中,现有两院院士38人(含共享院士18人),国家教学名师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4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4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9人(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6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8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4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
三级甲等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892年的“重庆宽仁医院”
澎湃新闻9月16日查询发现,武汉大学官网早在5月6日已发布消息称,免去李红良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主任职务。 近日有网传消息称,卷入“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赛三等奖”风波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于9月15日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李红良是前述两名小学生之父
2019年6月5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电学院共同主办了“院士大讲堂”活动,电子学院院长吴一戎院士在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为国科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报告,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关注,讲座由电子学院副院长孙应飞教授主持。 吴一戎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及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讲座伊始,吴院士首先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创新? 吴院士此次讲座围绕从中国的创新之路到电子学的发展历史等有关问题展开,深入浅出地对创新进行了阐述
中国科学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面向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对资源植物的重大战略需求,关注资源植物发掘和利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与功能评价、资源植物关键基因的发掘与调控、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解决我国北方资源植物在研发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我国北方特色生物经济的升级发展 与生态环境改善。 现有国家引进人才计划入选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邓秀新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桑涛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