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填埋场、渣场、工业废水调节池要求采用铺膜防渗的方式对堆存设施进行水平防渗处理。如何保证这些设施的完整性和长期有效性,是固废填埋领域的重要课题。建立完整的防渗膜永久性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固废填埋场和废液池监控,及时报警并明确渗漏点,对于保障填埋设施的安全、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日前启动台特玛湖和乌伦古湖流域水生态调查评估项目,旨在摸清干旱区尾闾湖泊水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科学确定两湖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提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担项目研究任务,并制定相关监测方案。项目主要通过对两湖流域不同季节的水生态环境调查,摸清水生态环境本底,识别两湖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两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导读: 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2014首届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将于2014年8月2日-8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召开,中国低碳产业协会作为本次大会的发起单位,将邀请中国低碳产业协会、北京市环保局、河北省环保厅、山西省环保厅、天津市环保局、辽宁省环保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四十八家单位出席共同探讨国内当前的空气污染状况
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填埋场、渣场、工业废水调节池要求采用铺膜防渗的方式对堆存设施进行水平防渗处理。如何保证这些设施的完整性和长期有效性,是固废填埋领域的重要课题。建立完整的防渗膜永久性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固废填埋场和废液池监控,及时报警并明确渗漏点,对于保障填埋设施的安全、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0年9月8至9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科院)和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讨会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武雪芳副总工程师和阿尔弗雷德˙赫伯格(Alfred HERBERG)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中方表示,中国环科院与BfN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开展了一系列成功合作,推动了中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
受到污染团传输影响,加上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供暖季,全国多地大力强化清洁供暖、绿色应急减排,应对重污染天气。 针对这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数量,压实减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