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吴国增,男,汉族,1962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历任环境保护部法规司、办公厅、人事司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副处长、调研员、处长、副司长。2009年6月任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
2020年9月4日,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在京组织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黄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规划编制技术单位领导和同志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综合司规划处主持。 我院对《黄河规划》工作方案和技术大纲编制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说明;各技术支撑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前期工作基础和阶段性成果情况,并进行了讨论交流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预报结果,1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将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会商,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研究员对本次污染过程的来源成因进行解读。 11月1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气象条件逐渐转差,污染物缓慢累积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保证危险废物鉴别的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7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保证危险废物鉴别的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7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成立于1978年12月31日,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环科院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科院拥有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实验室,以及十余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入炉废物要求、运行要求、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0 年,2001 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填埋场、渣场、工业废水调节池要求采用铺膜防渗的方式对堆存设施进行水平防渗处理。如何保证这些设施的完整性和长期有效性,是固废填埋领域的重要课题。建立完整的防渗膜永久性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固废填埋场和废液池监控,及时报警并明确渗漏点,对于保障填埋设施的安全、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与控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春节和疫情管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近日陆续推出系列专家解读,我们予以转发,进一步回应公众关切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来访中国环科院交流座谈“开云网页登录” 本文摘要:2019年10月18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全称海洋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张震宇亲率环保处、纪检筹办、生态室负责同志来环科院调研交流。 2019年10月18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全称海洋中心)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张震宇亲率环保处、纪检筹办、生态室负责同志来环科院调研交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姜华招待张震宇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