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ck
物理学家,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78-1980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深造学者在德国Max-Planck(马普)固体研究所做访问研究。是国家首批开放实验室的首届主任
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 两个超大黑洞可以在同一个星系内共存;黑洞也可以象星系一样发生合并。该发现将刊登在最近一期出版的《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钱德拉(Chandra)X-射线图像显示,在超亮星系NGC 6240内有两个巨大的活跃黑洞
量子是比原子、电子更小的粒子吗? 看到“量子”这个词,也许你会把它理解成一种比原子、电子更小的粒子。 “量子”是一个数学概念,即“离散变化的最小单元”。简单说来,“量子”是一个统称,是电子、光子之类的亚原子粒子的统称(在相对论看来,物质和能量等效,一个电子可以看作是一个能量包,即一个能量子,简称量子)
报告时间: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下午3~4点(3:00-4:00pm) 留学单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斯图加特) 摘要: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致力于资助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到海外进行学习,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自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韩捷博士(在读)在CSC的资助下于德国斯图加特马普智能系统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物理智能部门作为访问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在Metin Sitti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本汇报是韩捷博士(在读)访学期间研究工作的全面报告与总结,重点介绍了传感器集成软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功能化应用
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在距离太阳系仅31光年外发现潜在适居的超级地球“GJ 357 d”。(撷取自NASA) 〔即时新闻/综合报导〕移民宇宙是科幻迷长年的梦想,找寻适合人类居住行星更是太空探索任务的重点项目之一,美国太空总署(NASA)宣布,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在距离太阳系仅31光年外发现潜在适居的超级地球“GJ 357 d”,是人类有史以来首度发现如此近距离的适居行星。 根据《CNN》报导,本周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在长蛇座(又称九头蛇星座)中一个类太阳恒星系统内发现3颗系外行星“GJ 357 b”、“GJ 357 c”、“GJ 357 d”,其中以“GJ 357 d”与其绕行的恒星距离最为恰当,可支持该行星地表的液态水存在,可能孕育生命
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台湾中兴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赴德国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ynamics of Complex Technical Systems作访问学者。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昌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包括色谱、毛细管电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