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金
郝玫茜,女,理学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师资博士后。2018年12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并取得药物化学博士学位,2019年3月在中国药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
学部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人,博士生导师86人,教授(研究员等)7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9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7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4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1人、“学者计划”北京获得者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人选3 人、北京市创新人才3人、北京市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5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6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人
从科学问题入手,强化科学基金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的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资助机构的规划和组织能力。聚焦引领和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结合各学科领域特点,不断创新指南制定、项目申请、专家评审、结题审查等管理机制,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更加注重科学问题凝练,在努力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主动谋划开拓科技发展未来。加强面向科技界的宣传引导,提升青年科研人员重视科研选题的意识,鼓励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战略判断能力
1月2日下午,建工学院召开高层次人才和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和民盟、民促、民建、九三学社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在内的30余名老师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党委书记高春娣主持。 会上,许成顺副院长首先汇报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进展和学科建设重点工作,随后大家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展开了热烈讨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九三学社成员杜修力副校长表示,学科评估给学院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未来发展优势在于年轻人,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我们要牢牢抓好学科建设,同时也应清醒的意识到,一流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并指出,在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上我们需“一要做到、二要写到”,要进一步梳理好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以“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双一流建设
混合现实技术旨在将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融合起来,既可将现实环境信息接入虚拟环境来增强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又可将虚拟环境融合到现实环境中来增强用户对现实环境的感知,它涵盖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二大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告将首先介绍混合现实技术的研究背景和面临的挑战,然后简介我们在场景几何物理建模、逼真呈现、实时空间定位融合等关键技术和系统方面的工作,进而重点介绍我们在虚拟景物的几何物理表达和模拟、Shader优化与移动实时绘制、虚实环境的实时注册融合等创新技术,最后展望混合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鲍虎军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田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免疫学家,山东省莱州市人。主要从事NK细胞生物学、NK细胞新亚群发现、肝脏NK细胞和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及产品研制。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际免疫学联盟执委、世界免疫治疗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中科院 “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于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位于五山校区。学院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4个一级学科,有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广东省现代土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学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师资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赵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本科;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1998-2000年在法国Orsay核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2000-2005年在英国Surrey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助教;2004年入选英国EPSRC基金会青年人才计划Advanced Research Fellow;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获第三届“胡济民教育科技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 “科技部2015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至今,担任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常务委员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水平完成科研项目,多出高水平、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每年招收优秀硕士研究生保送生5-10名,博士生3-5名。 1、拥护中国***的领导,爱国爱校,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无违法犯罪记录; 2、本科专业为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学及材料学等相关专业,有志于从事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方向科研工作; 4、获得当年硕士研究生保送资格,且综合素质优秀者; (2)学校保送特别奖学金第一年3.0万元(包括拔尖创新人才1万元、优势重点学科2.0万元); (1)基本奖励:第一学年3.0万元,分12个月发放,每月2500元;第二年开始以学术成果进行奖学金评定发放,奖学金金额为1000-2000元/月; 1、工资:按照广东工业大学的优秀博士后待遇,基础年薪26万元起+奖励; 优秀硕士生二年级即可申请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硕博连读),进入博士阶段后,第5年推荐到国外一流大学或者著名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年薪22.0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额外奖励5.0万元)并优先留校工作
近年来,软驱动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因其可将外部刺激(如:光、湿度、电、磁等)转化为形变,并应用于医疗保健、货物运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然而多数驱动器因响应单一而无法应对复杂的任务需求,因此对开发多场响应的软驱动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由于电热驱动器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控性强等优点,基于电与湿度、电与光、电与热驱动的多响应驱动器已得到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