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 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乔治•斯穆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受聘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名誉教授。出生于1945 年2月20日,1966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从事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研究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居民比西部地区的居民患肺癌的风险要高,原因是东部住宅和工厂使用很多生物质燃料。 加拿大的空气质量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和中国的科学家是根据中国各地的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得到这个调查结果的。 多环芳烃是一种致癌化学物,是在家中或者工厂中燃烧燃油和煤炭时释放到空气中的
CHIA-JUNG TSAY是英国顶尖高校伦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拥有组织行为与心理学和音乐学双博士学位。她的研究聚焦于表演过程中影响决策和人际感知的心理过程,以及专业知识和无意识偏见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的作用。她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访问教授,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例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OBHDP)等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北京时间5月14日20时,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 )对外公布2018年62名新成员名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裴端卿作为中国科学家入选为新的外籍成员——这是中国第9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此次入选名单中唯一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此前,我国已有8位科学家入选EMBO成员,分别是2006年入选的中科院院士杨焕明、2013入选的中科院院士李家洋和中科院院士施一公、2014年入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2015年入选的中科院院士邵峰、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2016年入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吴虹。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是国际生物医学界著名的非官方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64年,总部位于德国海德堡,目前有1800多位顶尖研究人员,其中有87位成员曾获得诺贝尔奖
乔帕特·克劳德(JAUPART Claude)是研究地球中的热传输机制和地质流体力学的专家。他出生于1953年5月22日,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巴黎狄德罗大学(现巴黎大学)获得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在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近十年。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和欧洲地球科学联盟的研究员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哈佛大学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研究分析了过去五年我国夏季地表臭氧MDA8(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变化,发现我国东部主要大城市群的PM2.5浓度显著降低但臭氧浓度迅速增加,但是其原因却令人费解。因为自2013年起我国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据估算2013―2017年我国人为NOx排放量降低约20%,而VOCs排放量变化不大。也就是说,近几年NOx和VOCs排放的变化不足以解释我国东部地区臭氧的增加,特别是在华北平原地区
为了国内科研工作者了解生物领域的研究前沿,促进迅速发展的中国科学界与国际科学界在核酸科学领域的整合,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由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山大学及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企业联合主办,确定于2013年9月11日至13日在广州天河希尔顿酒店举办首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CNAF)学术会议。会议邀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较前沿非编码RNA、生物信息学、新一代测序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科研工作者,及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前沿的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与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一同分享和交流较新的技术和研究动态,分享科研成果和经验。 广州百睿德同传设备租赁服务企业,专业的广州同传设备,广州同声传译租赁服务专家
中新网7月31日电 星期一发表的一份试验报告提出,喝咖啡再结合经常做运动,能够消灭遭阳光中紫外线伤害的细胞,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研究人员说,在实验室对老鼠的研究发现,这种咖 中新网7月31日电 星期一发表的一份试验报告提出,喝咖啡再结合经常做运动,能够消灭遭阳光中紫外线伤害的细胞,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研究人员说,在实验室对老鼠的研究发现,这种咖啡结合运动的方法,能对癌前细胞(Precancerous cell)凋亡(Apoptosis)产生强四倍的神奇效果
本报讯(通讯员 吴难 记者 朱晓露)12月8日,由南京扬子国资投资集团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第二届基因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举办。来自美国科学院、哈佛医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工程院、中国工程院等基因领域权威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英国十万人全基因组队列研究以及精准医学的现状和展望等主题进行了专题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