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
启发无限潜能,从宝宝出生那一刻开始。这是一张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策划的音乐专辑,有效适度提供宝宝温柔的听觉刺激,全方位引导开发宝宝的潜能。大多数的专家都同意,从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将有助于未来心智的成熟发展
背负着神童的名号,莫札特,五岁会作曲,声名远播欧洲各皇室,三十六岁时却死于贫病,草草入葬。 一样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还有活生生像从少女漫画里走出来的萧邦。那修长的双手,对待钢琴像对情人一样温柔,让观众痴迷不已
德国政府委托一个委员会彻底检视与“莫札特效应”相关的文献后,认为“莫札特效应”并不存在。 在1993年,加州大学的Rauscher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认为儿童听了莫札特的音乐后可以增加其智力。从此之后,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小孩能够更聪明,于是便开始给小朋友听莫札特,而更多商人则看准了这点,进而推出相关的产品而大发利市
8年前,他们痛失此生挚爱。8年后,一丝细碎的声音又撕裂了这虚伪的宁静。本片讲述了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在一场意外痛失年幼的爱子,自此之后,他们的生活被笼罩下了日复一日、无尽的恐惧之下
先以莫札特《嬉游曲》,以轻快烂漫的曲调带领听众入场,再以一首英式小夜曲酝酿今晚的重头戏:柴可夫斯基《佛罗伦斯的回忆》,长达30分钟的乐曲,让人彻底沉浸在俄罗斯的风情中。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向来以多彩富变化弦律著称,与风光烂漫的佛罗伦斯风景ㄧ致,有别于常见的弦乐四重奏,最初为六重奏的编制,为了就是能够表现出更为繁复的音弦。 “没有触及内心,就不可能有音乐”是柴可夫斯基对于音乐的强烈的态度,同时受到生长环境及个人健康的影响,其风格不似欧陆作曲家外显的华丽优雅,反而有种抑郁内敛的热情,这亦成为柴可夫斯基的风迷全球的特色
教育孩子并不一定就是站在高高的指挥者的角度,反之,不如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不妨一起看看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教育孩子的9种方法吧!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
另开新视窗分享至facebook另开新视窗分享至line另开新视窗分享至twitter 由柏林喜歌剧院与英国1927剧团联手打造的歌剧《魔笛》,打破传统歌剧表演模式,透过先进的科技手法及变幻莫测的“二维”手法,经过演员精密排练后,与动画“立体”结合;对白改以关键字投影,并搭配莫札特钢琴幻想曲,将传统冷硬的“德国民俗歌剧”转化为更贴近现代欣赏需求的形式。本部制作为艺术跨界的极致表现,综合默剧、动画、拼贴画、杂耍、歌舞剧、黑色幽默、德国表现主义等形式与风格,呈现完美跨界融合。 针对此次难得的演出,除了推出限量海报,供剧迷收藏外,另推出了主题文件夹,采双面设计,将《魔笛》的经典桥段呈现其中,是既实用又具收藏价值的选择! 对商品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此提出,我们会尽快回复! 柏林喜歌剧院与英国1927剧团联手打造的歌剧《魔笛》,打破传统歌剧表演模式,透过先进的科技手法及变幻莫测的“二维”手法,演员经过精密排练后,与动画“立体”结合
莫札特:A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14(钢琴与五重奏版本) 德沃札克向来以醇美的波西米亚风为创作特色,他的《A大调第二号钢琴五重奏》,洋溢着浓郁民族情调,绝对引人入胜。属20世纪简约主义的爱沙尼亚作曲家培尔特,向莫札特取材写下《莫札特慢板乐章》,幽静旋律搭配培尔特的冥想风格,绝美体验,难以言喻。莫札特的《A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协奏曲》,除了管弦乐编制之外,也曾编写弦乐四重奏协奏版本,此次以精致室内乐编制呈现,美不胜收
2009 年最后一天到国家音乐厅参加 NSO 的跨年音乐会,两首都是贝多芬的合唱曲,上半场是“合唱幻想曲”,下半场是“贝九”。虽说这种节庆场合,气象宏伟,庄严又充满欢悦的贝九原是再适合不过,但过于泛滥不免有老梗的感觉。 音乐演出平平,有些地方极好,但又有许多不合人意者
在美妙的音符和旋律引领下,城大管弦乐团(乐团)于本年4月跨出城大校园、首次冲出香港,两度到内地进行艺术文化交流。是次乐团交流,除体现城大积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外,更进一步落实城大注重学生的文艺修养,达致全人教育的理念。 2006年4月7至9日,乐团整装出发,各人浩浩荡荡携着自己的**拍挡──乐器,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参加“纪念莫札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