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
谁说听障学子不能成为演奏会的主角?中华民国儿童慈善协会上周六在国宾饭店举办一场“岁末慈善音乐晚会”,由十一位六、七岁的听障孩童,为现场五百多位听众演唱五首曲目,尽管他们只能感受微弱音符震动,但依旧唱出内心的感情,在场人士无不深深感动。 由中国信托金控发起的“中华民国儿童慈善协会”(儿协),今年已是连续十八年举办“岁末慈善音乐晚会”,当天晚会由儿慈理事长暨台彩公司总经理黄志宜接待与会贵宾,中信金董事长辜濂松、辜林瑞慧夫妇也应邀出席,与现场五百多位善心人士共襄盛举。 由于这群听障生表现几与正常的孩子无异,演出又十分活泼,认真而专注的表情,使他们的嘹亮歌声更动人,在场人士无不动容,听完后报以热烈掌声
天生眼盲的柳艺恩,五岁时登上韩国知名选秀节目而爆红,成为家喻户晓的天才童星,并受封“盲眼莫札特”。突如其来的名声与人气,不仅让她有机会与Super Junior、东方神起同台演出,就连美国童星小康妮都慕名前来合作。艺恩原本以为,她即将步上通往钢琴家的康庄大道,却意外在音乐竞赛中敬陪末座…
教育孩子并不一定就是站在高高的指挥者的角度,反之,不如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不妨一起看看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教育孩子的9种方法吧!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
走入莫扎特晚年的内心世界:莫扎特《D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 从技巧层面上,演奏这首D大调奏鸣曲比较困难,其结构采用复杂的对位手法,使用许多不和谐的属七和弦,颇多地方也需要独奏者快速弹奏,但整体旋律却散发高雅而成熟的风格。 继续阅读 走入莫扎特晚年的内心世界:莫扎特《D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 每一首协奏曲几乎都是开朗活泼的乐曲,代表莫札特少年时的音乐风格,也展露其天真无邪的性格。而慢板乐章则包含一种抒情浪漫的情绪,展现莫札特天生具备丰富的情感
今天来到第八章主是要探讨天赋这件事情,这篇章里头作者提了帕格尼尼和莫札特的案例,来去分析跟证明哪怕他们是真的有天赋,但是还是做了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如此技能。图片来源:摄影师:cottonbro,连结:Pexels 不过人往往都会有根深柢固的观念,认为天赋在能力高低方面有重大的影响。 有目标的练习在这个章节中特别有印象的案例是史提夫,他接受记忆数字的研究,在两年内经历两百多回的测验,达到可以记忆82个数字
详细时间说明: 红顶商人博玛榭写于1778年之喜剧《费加洛的婚礼》于1781年送审,历经六次审查,1784年才得以公演,是18世纪法国最卖座的戏,而后大革命爆发。因部分台词讽刺贵族之滥权,本剧之诠释历来聚焦在是否可视为一出革命之作?而莫札特受到启发,邀请客居维也纳的意大利诗人达彭特改编此话剧为歌剧脚本,他同时作曲,两人合作无间,于1786年成功首演,成为音乐史上的瑰宝。 主讲|杨莉莉 (本书作者,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退休副教授) 主持|黄馨逸 (中国文化大学法国语文学系系主任) 与谈|沈雕龙 (国立清华大学音乐学系助理教授) 费用说明:
学音乐是件很美好的事,大概是因为受到“莫札特效应”影响的关系,很多家长通常在孩子3至5岁左右,就开始帮孩子物色音乐学习的课程。期待透过音乐的学习,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同时,也寄望为孩子们的未来开启更多的美好。 尽管,梦想总是那么地美好,但无奈学习的过程却是那么地痛苦?原因: 长期学习:音乐的学习成果,不像坊间体验课一般,成果可以立竿见影,而是透过时间和练习,慢慢内化积累的
1+1音乐会~瞽者(盲人)音乐会Music Concert from the Blind 这场音乐会,媲美天王级的音乐会! 一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演唱; 瞽者(盲人)在演奏钢琴; 却令现场500人聆听到最感动人心的音乐会! 演唱者是目前担任朝阳科技大学、华梵大学“中国艺术鉴赏”教授、瞽者同心国乐团、台湾发展研究院书法指导老师的张自强。 他虽然已两鬓斑白,粉丝的掌声如雷、ENCHO不断,场面可谓高潮迭起,在场听众都沉醉在音乐音符里。 至于负责钢琴演奏的黄裕翔,是一名全盲的演奏者,眼盲心不盲,他目前就读台湾艺术大学三年级,主修古典音乐
“我们有在美国街上表演过莫札特耶!酷吧!” “合奏好好玩~认识好多不同学校的新朋友~” “来了香颂我才知道原来音乐会和发表会很不一样。” “参加音乐会后小朋友练琴变得好主动喔!” 为喜爱音乐的人提供环境与舞台,是香颂室内乐团的理想与责任, 一群热爱音乐的杰出音乐家,展演过无数场大型音乐会与各类型艺文推广及公益演出。 专业的音乐家们,加上推广的热忱,这就是“香颂室内乐团”
奥芬巴哈常和优美但浮浅的音乐相提并论,不过他也是一位严肃的作曲家,从雷哈尔到盖希文等作曲家都从他为音乐喜剧带来的动力中获益匪浅。若要将所有的荣耀都归于一个人身上可能并不明智,但若一定要找出一位法国轻歌剧真正创始人,那就非奥芬巴哈莫属。他的轻歌剧情节轻快幽默,曲风优美,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歌曲、舞曲形式,使作品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