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本套儒家文化系列丛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儒家文化的知识,让读者对儒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识,了解儒家文化的优缺点,以及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礼乐文化主要从儒家礼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儒家礼乐文化元典——“三礼”、儒家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礼乐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国礼略说、传统家礼略说、传统交际礼仪几个方面,旨在用深入浅出的形式,让读者了解儒家礼乐文化的全貌。 博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整合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1. 高屋建瓴:透过纷繁复杂表面现象,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2. 结构简明:用精神脉络和现象脉络双线结构,简洁有力地阐释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3. 当代视角:为当代中国人探索精神血脉根源,重树民族自信和理性自省
儒家“五常之道”,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那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题目:儒家“五常之道”,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那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多样独特的小吃品类,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亲和、最能体现当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小吃浓缩一地风土人情,成为别致的地方民俗符号,体现着当地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创造了食材运用的新天地,儒家人伦道德则把心意和家的味道端上我们的餐桌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摘要:小夫子国学馆相约2018北京国际连锁加盟展会! 2018年第35届北京国际连锁加盟展览会将于11月4-5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本届连锁加盟博览会汇聚数十个行业,拟设展位300个,参展品牌逾200家,共计邀请专业投资创业观众约3万人次。小夫子国学馆相约2018北京国际连锁加盟展会! 北京小夫子国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汉语言文学博士共同创办,从事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推广的专业机构,主要面向3-15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培训。 小夫子国学馆秉承"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教育宗旨,开发了知书达礼、识韵知事、夫子有教、读史明智、谈玄论道、诗书言志共六大类课程
《佛说寂志果经》,东晋竺昙无兰译,是佛教进入中国后较早翻译的一部经典。在南传巴利三藏中称为《沙门果经》。我们凡夫,不知道获得快乐正确的途径,常常以苦为乐,本来想追求快乐,反而遭受更大的痛苦
本文摘要:有所不同的语言也即有所不同的世界观。(洪堡特2000:52)这句话道出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人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对世界具备称名起到,语言又是人赖以了解客观世界的手段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