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
“众生病,故菩萨病”,《维摩诘经》明确地说明了:菩萨感应一切众生之病苦,如是之故,生慈悲心。“济世救人,慈悲为怀”,正是慈济的精神中心与志业之所向。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于一九六六年创办
文殊菩萨接受了佛陀的命令,去探问维摩诘居士的病,两个人谈论了一番之后,文殊又问: “居士的病,是由何因而起的呢?” 维摩诘答道:“是由大悲而起的!” 大悲,就是大慈悲:慈,是要使一切众生,都获得安乐的弘大气度;悲,是救拔一切众生,都脱离痛苦的一片婆心。合起来说:慈悲是救拔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获得安乐的伟大同情心。 实行菩萨乘法的人,对于一切众生的痛苦,都当做是自己切身的痛苦,由是生起伟大的同情心,想要给予救济,这种心肠,就是慈悲
‧ 6344-云何为‘众生有十八事于世间甚大难’ 6346-云何为‘众生有五因缘可信’ 标题:云何为‘众生有五因缘可信’ 众所周知:‘众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至于云何为‘众生有五因缘可信’?依《三慧经》开示:众生有五因缘可信
经典中的文字,是有感情的。经典中的人物在讲话时,话语的背后,有着一些彼此的情绪在运转。我们读经时,这些是可以体会得到的
‧ 6344-云何为‘众生有十八事于世间甚大难’ 6345-云何为‘众生有三不可保’ 标题:云何为‘众生有三不可保’ 众所周知:‘众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至于云何为‘众生有三不可保’?依《三慧经》开示:众生有三不可保
维摩诘:什么是真正的坐禅?(图) 所谓禅坐(禅坐,又名坐禅、打坐、禅定、打禅七等),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静坐,甚至连打坐的念头也不应该有(禅坐的目的是为了心的清净和安定,而心本自清净、本自安定,心生“打坐”和“修行”的念头,就已经产生分别妄想,不清净矣!六祖惠能大师云:“起修皆妄动”、“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即言此也),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必刻意追求静坐入定,应该是心无挂碍、行住坐卧都在定境,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必有别百姓日用,只要遵循佛法,运水搬柴(并非逃避日常生活,躲到无人的深山老林里才叫坐禅),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内不着邪念、外不着境相,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在各种邪见干扰的情况下,不起心动念,而能专心致志于修行三十七道品,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不是企图断尽一切烦恼入于涅��(烦恼和涅��本空故。经云:“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烦恼不用断,涅��不用趋,放下一切分别妄想,当下即是本来!),而能了悟烦恼即是涅��,这才是真正的禅坐
诵法华经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应,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诵法华经,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很多的感应,并且我们在诵法华经的时候要有耐心,这样我们才能够诵完法华经。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诵法华经的感应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晋蜀郡沙门静生,出家以苦行致称,为蜀三贤寺主,诵法华经
世界上各大宗派的法王、摄政王和大仁波且们见到了《正法宝典》一书,顿时惊叹,互相传观,佛菩萨转世的大圣德们入定的入定,修法的修法,深入观照,这到底是何方圣神,有如此了得举世独尊的成就。通过他们的证量力,终于见到了 义云高 大师的本来面目是 多杰羌佛 真身降世,这是早就被尊胜大法王认证为金刚总持的 云高益西诺布 的来历,原来这位义大师是维摩诘第二世、 多杰羌佛第三世 ,他们写下了法定的确认书: 义云高 大师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 ,是法界中的至高古佛,是阿弥陀佛等五方五佛及金刚萨埵大摩诃萨的上师,也就是曾化身为燃灯古佛收释迦佛陀为弟子的 多杰羌佛 ,今降世为 第三世多杰羌佛 顶圣如来云高益西诺布!
莲生活佛卢胜彦文集第 292 册 -《神通大师维摩诘》 全球征文:《从地震灾难 学习悲智双运的精神》 全球征文:《难以置信的莲广师兄 感应事迹》 全球征文:《当我说 我是佛教徒》 我承认我在禅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这个过程中,有五种“过失”及八种“对治法”,我全一一的应对。 老实说: 可以如此说,从最粗的禅定,磨到最细的禅定
在修行楞严经的时候,大家不仅要知道经文中讲解的含义,还要懂得楞严经是怎样念的,这样才能在自己修行的时候,从经文中理解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多去了解楞严经的注音,自己就能有更好的认知,让自己从经文中认知到非常多的含义,时间久了之后懂得的知识也就是更多的,能从楞严经中学习到非常多的知识,我们看看楞严经都说明了什么吧。 《楞严经》又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楞严经是诸佛之秘密宝藏、修行奇妙之门、解脱迷悟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