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病,故菩萨病”,《维摩诘经》明确地说明了:菩萨感应一切众生之病苦,如是之故,生慈悲心。“济世救人,慈悲为怀”,正是慈济的精神中心与志业之所向。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于一九六六年创办。从“慈善志业”起步,证严上人深知贫苦多因“病”而起,是以赓续“医疗志业”之践履,继之“教育志业”、“人文志业”次第推广施行。前四十年间,四大志业依序而进,粲然有成。
第五个十年的开始,上人提醒慈济人不忘本心、发心如初,从做中学、学中觉,知行合一,体会佛法真谛。常说直心即道场,“做慈济”更是道场,慈济人充分践履师志,力行“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
因觉知众生之苦,悲心相契,因救拔众生之苦,而同体大悲,人命有其局限,慧命却可无穷。追求慧命成长的路上,上人带领慈济人一路前行,随机逗教,法水洗去胸中之尘垢,不仅内求解脱,亦可外助他人。
上人说:“心宽是善,念纯是美,心宽念纯能令人欢喜,也就是人文的根本。”期待更多发心菩萨,秉持真诚的爱心、纯真宽大的心胸而付出,共同成就美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