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
热烈欢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 张作风教授 来我院进行Global Health MPH《Epidemiology》英文授课 时间:12月7-11日 (周一至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上午8:30-11:30 下午2:30-5:00 地点:公卫楼402教室 欢迎公卫学院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 张作风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系主任,资深终身教授。 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环境基因中心主任 癌症分子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癌症流行病学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美国流行病学院资深会员和理事,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张作风教授负责主持多项美国NIH研究培训课题,已发表研究论文270余篇 培养博士生20名和博士后30余名
科研基金项目作为科技研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国家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也是科研机构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争取研究资源、占领领域前沿、扩展机构及科研人员影响、寻找合作机构、对标竞争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科研基金项目作为连接国家科技政策与各类科技成果产出(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著作、科技报告等)的链接器,可以有效串联起各类科技信息,支撑深度科技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数据驱动的科技管理与科技决策的能力。 科慧(Sci-Fund) 平台动态追踪、汇聚全球主要科技国家重要科研资助机构历年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范围涵盖了中、美、日、韩、英、法、德、欧盟、瑞士、加、荷、澳、俄、巴西等近20个国家,追踪包括NSFC、NSSFC、NSF、NIH、DOE、UKRI、DFG、EU/ERC、HHMI等近百个政府机构/国立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组织资助的科研项目,并通过规范的元数据模型对多来源的数据进行规范、归一处理,旨在构建完整、准确、规范化、精细化描述的科研项目数据库
1985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休斯敦德州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进化遗传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起在爱荷华州立大学遗传发育与细胞生物学学系从事有关分子进化和基因组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Genetica、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等杂志编委。 生物信息学 计算生物学 进化比较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的演化、和人类遗传学和灵长类进化。 2001年获杜邦青年教员奖、获NIH和NSF多项资助
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曾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研修,曾赴美国国家卫生署(NIH)所属的酒精及药物依赖研究所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thine sina学习交流。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在新的研究是认为早点接触副食品及高过敏食物,可以减少过敏。以往的观念是认为:愈晩吃高过敏食物愈好。但是新的观念认为:愈早愈好!4个月就可以开始吃
投资回报率仅供参考,各类参考数据来源于不同的政府数据库与商业数据库,外居乐不对数据准确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 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位于美国东岸的中大西洋地区, 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DC)、马里兰州的南部和弗吉尼亚州的北部的都市圈,当地的华人通常称之为大华府地区。城市面积为176.9平方公里,人口约511万,全美第四大都市圈
报告由罗敏华研究员主持。 神经环路的解析对于脑功能和脑疾病的理解至关重要。新的病毒工具在近年神经环路的解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产品开发和生产之外,CST 还积极致力于信号转导分析新技术的开发以及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CST 科学家在最高级别的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了研究结果,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Cell》、《Journal of Immunology》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另外,CST 已建立自己的 PhosphoSitePlus® 生物信息学资源并且不断增加其功能,该资源是由 NIH 资助建立的知识库,供公众访问,所含信息包括通过积极维护得到的与已知和 CST 发现的人、小鼠和相关物种蛋白的调节性翻译后修饰有关的信息
关于其他国家的国家级卫生研究机构,请见“国家卫生院”。 美国国家卫生院(英语: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缩写为NIH)[3],隶属于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 2006年的资料显示,此机构花费美国全国28%的年度生物医学研究经费,约280亿美元,其中多数来自产业界的支援[4]
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35年,其中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工作24年, 任该学院神经病学教授,帕金森病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上海交大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在神经退行性性病的临床和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 在《Nature Genetics》、《Science》、《PNAS》、《Autophagy》、《Brain》、《JAMA》、《Annals of Neur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50余篇,连续6年入选国际评估机构Elsevier发布的神经科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