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踪
2023年3月9日,太原科技大学“环境大讲堂系列讲座—环境介质中微量元素或同位素的示踪与应用”报告会于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学院主办,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桂建教授为此次讲座作精彩学术报告。环境与资源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教师及200余名同学代表共同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环境与资源学院郭少青院长主持
热烈祝贺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乔迁之喜! 2022年 7月 2日是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大楼乔迁之日,我们在脱硫除雾器除尘器行业深耕11年,历经11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在上海市松江工业园区拥有2.6万平生产厂房和自己的总部大楼。 德梅斯特是专注于环保领域空气污染治理的设备供应商,回首过去11年,我们为环保行业、火电行业、化工行业等提供了2000多套除雾器设备及解决方案,曾经我们取得了65个专利,其中有2个国际专利,而今我们在冷凝除雾器的基础上创新研制出了冷凝免冲洗除尘除雾器,该产品运用了亚微米分离技术,分离极限粒径为0.5u,除尘性能<5mg/m3或<10mg/m3除雾性能<15mg/m3(Mg离子示踪法),应用领域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海水脱硫系统、钠碱法烟气脱硫、氨法烟气脱硫,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用户减少烦恼,为企业创造财富,为团队实现梦想。 公司总部乔迁之日,董事长程子剑先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对于信任和支持公司的客户、朋友程总表达了感激之情;对于德梅斯特的全体员工,程总也肯定了所有人的奉献精神
德国HILLESHEIM专门开发和生产电加热管和示踪加热系统,并提供灵活的生产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拥有3000平方米的生产制造和库存空间,技术水平位于国家的先进行列。注重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基于三十多年的应用实践,不断地开发和生产加热设备以及特殊的应用方案
1.“突出煤层沿空掘进的突出危险性和防治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3 2.“复杂地质构造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控制因素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1 3.“基于构造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体系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本人排名第1 4.“煤矿深部开采全生命周期瓦斯资源抽采关键技术”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2 5.“煤矿空间信息服务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获得2018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人排名第5 6.“高压旋转射流钻扩造穴卸压增透机制及在瓦斯高效抽采中的应用”获得2018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人排名第6 7.“煤矿井下示踪气体测定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获得2018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4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煤炭工程技术共享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低碳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煤矿安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本文摘要:10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告,曾在该机构供职的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不实必须撤稿。安韦萨曾被指出首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他声称心肌细胞可以再造,导致全球许多地方的科研人员都按照安韦萨的叙述,将大量资源投放到利用干细胞修缮心脏的研究中。有调查表明,我国多位学者此前就对安韦萨明确提出的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于价值明确提出批评
简介:副研究员,男,1982年生,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微生物中心副主任。201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农学博士。主要应用Hungate厌氧操作、稳定同位素示踪、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和各种组学技术,开展厌氧微生物资源的收集与功能评价和石油厌氧生物降解机理和应用研究
下面,小编将详细介绍水管漏水的原因。水管漏水是水泥地面管道的老化现象,水泥地面会带来大量的表面气泡和附着力,随着工程的进展,电线插座或水管位置的变化,漏水会逐渐减少。首先,为了找到漏水点,居民可以关闭家里所有的水设备,看看水表不能走,不要走就是不漏水,走就是水管漏水,找专业人士维修
管道警示带为夹金属可探测警示带又称示踪带,(里面含有金属丝,可起到探测效果),且该产品采用高强度、耐老化的高分子材料,以PE、PP、OPP为主要原料,经防腐处理加工而成耐腐蚀性能好,色泽鲜艳、醒目,长期铺设在地下50年不腐蚀,不褪色。 一般铺设在地下的年限在50年左右,符合长期埋地质量不变要求。由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地下管网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PE、PPR、PVC等塑料管,探测仪器根本无法探测到管线走向,夹金属警示带可以解决管线无法探测这一难题
贾凡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持武汉市青年科技人才“晨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3项。作为重点学术骨干参与“973”项目,“中科院先导B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海外港澳学者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
突出贡献奖(1人) 王宗良 王宗良,博士/副研究员,本组职工。来自吉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2008年进组,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6年度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4篇,IF>5的3篇;以共同作者发表4篇,申请专利3项,获省青年基金资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