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尽
又名四无所畏, 无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 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二种。 参阅‘佛四无畏’条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说: “比丘们,一位依止树林来生活的比丘,他依止的树林不能使自己建立念,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定,不能使自己把漏尽除,不能使自己随顺最高的安稳;出家人生活所需的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又难以得到。这位比丘应考虑: ‘我依止的树林不能使自己建立念,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定,不能使自己把漏尽除,不能使自己随顺最高的安稳;出家人生活所需的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又难以得到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种神通的梵志, 人人都称他为“五通梵志”,他很善于说法, 有一天阎罗王听法后,却在一旁哭泣, 梵志就过去安慰他,并且问他为什么在哭? 阎罗王说: “法师!您虽然善说法要,但是尚未得到漏尽通,生死还未了,几天之后,就会和我一样堕到地狱道来。” 梵志听了大惊,请求阎罗王告诉他如何才能解脱,阎罗王说: “我也没办法,但是您可以去请教释迦牟尼佛,他可以救您。” 于是梵志拿了两瓶花来供佛,佛陀看见他一进来,便说: 于是他放下右手拿的花,佛陀又说: 他又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说: 梵志很纳闷不解地说: “我已两手空空了,为什么您还叫我放下呢?” 佛陀说: “我并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要你将你的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放下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 一、 一切智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 漏尽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明言, 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三、 说障道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四、 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八划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
法华经不但威力大,法华经神通影响力也是很广的。而且在经文中也说了菩萨会得五种神通,但因为有些人对这部经不是很了解,所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那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什么叫活跃的基督徒活在商店的橱窗里呢?就是自己凭肉眼、一己之见能看得见的事工,在支持各样事工上付出了穷尽,哪怕是服事神的事工上也如此耗尽,却忽略了内里与神的关系。但神的国却实际应当存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内心——里面的隐藏关系。[微笑]我们是多么容易从事自己所能看到、想到的各种事工,要去做各种各样的具体事
前两次,我们分别提到了禅定的重要性与个人性。 那么,佛陀透过禅定而得到的开悟,具体来说是得到了什么呢? 关于佛陀成道时证悟了什么,这点也有很多争议。 从最接近佛陀的时代、由弟子们集结其在世教导的文集《阿含经》
问:请问师父:有神通不一定代表开悟明心见性,但如果开悟明心见性了,就一定有神通吗?怎样做到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是否就是见相不着相,还是要经过长期修习禅定,打坐明心见性了才能做到? 答:有神通不一定代表开悟明心见性,如神仙天人妖魔鬼怪都有所谓的神通,但没有漏尽通,所以神通不能代表见性开悟。开悟见性的人一定是先得漏尽通(见思烦恼和一分无明烦恼都断除了),功夫不深的人不一定会有其它神通(如天眼、天耳等通)。安住于定境就可以做到行住坐卧都在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