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表示,华为已经和欧洲、日本以及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开展合作,预计乐观情况1至2年内可完成搭建“去美化”产业链,突破重围。 17日上午,磴口县法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暂未查询到涉事蒙羊公司的执行信息,“但前段时间确实邮寄了一批。” 与手机芯片至少数千万的需求不同,华为每年基站出货量在几十万台左右
检察机关还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让违法犯罪者付出沉重代价。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食药品无小事,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违法犯罪成本低的问题,对此,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表示,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被告人,检察机关要依法向法院提出从严处罚的量刑建议。 今天(10月17日),最高检召开发布会,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司法实践中判断某标志是否具有不良影响一直有较大的争议。 标志具有不良影响是拒绝商标注册的绝对条件,该类标志不仅不能注册,也不能使用
你院1984年2月9日(84)粤法民字第12号请示收悉。关于原在内地登记结婚,现双方均居住香港,他们发生离婚诉讼,内地人民法院可否按我院1983年11月28日(83)法研字第26号《印发<关于驻外使领馆处理华侨婚姻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关于华侨离婚的第三点,即“夫妻双方均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如果他们原先是在国内办理结婚登记的,现因某种原因,居所地有关机关不受理时,双方可以回国内向原结婚登记机关或结婚登记地人民法院申办离婚”之规定办理问题,经我们研究认为,上述规定所指的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侨申请办理离婚的办法,港澳同胞不属于居住在国外的华侨,故不宜直接引用此规定。但港澳同胞和华侨同是中国公民,他们在内地登记结婚后,在港澳进行离婚诉讼如果确有实际困难,我们仍应当予以解决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中的“人”称为民事主体。“人”是活动的参与者、权利的享有者、义务的履行者、责任的承担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颁布后,做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工作,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与上述九部法律有关的司法解释,有不少内容已被民法典吸收,但有的规定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原立法基础,或者与民法典的规定不符合,甚至产生冲突
年过五旬的老头法官,因为他的思想做法跟不上潮流,被其他80后的法官称为奇葩,在工作上的事情也有很多争执和分歧,这样一来不喜欢他的群众也是在私底下称他缺德,他的工作受到了很多的偏见古典小镇里面有一个荷塘法庭,他是人民法院的小派出机构,整个法庭总共有5个人老庭长王德忠,性格非常幽默可爱,在办案的时候当断不断能屈能伸,会给人带来很多的意料,而新到荷塘法庭的年轻法官将好不管困难有多少只为解决困难就首当其冲,其中的问题是职场找根的代表,只想进入到法庭,到上级法院当法官,同时也为女儿找到了一个重点学校进行读书,也是守信用的好父亲,而法院的书记员彭小青也是职场中较为可爱的,还有法律援助工作者,工作起来认真负责,但是他释放感情的时候又让人难以琢磨,整个剧情都讲述了一个个民事的案件办理,包括平民的百姓生活。
为利各界广为利用网站资料,危险性机械及设备代行检查机构(以下简称代检机构)网站上刊载之所有资料与素材,其得受著作权保护之范围,以无偿、非专属,得再授权之方式提供公众使用,使用者得不限时间及地域,重制、改作、编辑、公开传输或为其他方式之利用,开发各种产品或服务(简称加值衍生物),此一授权行为不会嗣后撤回,使用者亦无须取得代检机构之书面或其他方式授权;然使用时,应注明出处。 相关事项说明: 本授权范围仅及于著作权保护之范围,不及于其他知识产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及机关标志之提供。 当事人自行公开或依法令公开之个人资料是否得被搜集、处理及利用,使用者须自行依个人资料保护法之相关规定,规划并执行法律要求之相应措施
法院没有对起诉钱数做出规定,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借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不管多少钱都可以起诉,没有数额限制
搜索小技巧:精简关键词可以搜到更多的结果哦!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受理 申请的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它不仅是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一种对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行政救济方法。 凡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案件,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只要单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我国《行政复议法》在明确规定了哪些行政行为可以申请复议的同时,又对不能依照复议法申请复议的四类行政行为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