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3月13日和14日,陕西省地震局举办地震科技学术沙龙,邀请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余怀忠研究员和四川省地震局吴微微研究员开展专题讲座。 余怀忠研究员围绕长中短临地震预报业务体系的科学评价,结合我国半个世纪的地震预报探索历程,系统介绍了“数据-方法-异常-指标-综合研判策略-概率预测”的震情会商研判技术思路;同时结合2022年门源6.9级地震和泸定6.8级地震的跟踪研判过程分享了他们在国际著名地震学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的关于地震预报技术方法的科学模型检验评价。 吴微微研究员系统介绍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规划和阶段成果,并从上世纪国际上世界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及其对地震科学的推动作用,阐述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对持续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类型,这种计算类型可以通过大幅减少所需的光信号数量,同时简化对**数学解决方案的搜索,从而实现超高速光学计算机,从而彻底改变模拟计算。 研究人员发现,光学系统可以通过将描述光波的波函数相乘而不是相加来组合光,并且可能代表光波之间不同类型的连接。 他们用一种叫偏振子的准粒子(半光半物)来说明这一现象,同时将这一想法扩展到更大的一类光学系统,如光纤中的光脉冲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博士组在利用铜/铁共催化的炔丙基胺衍生物通过类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于2014年12月2日在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 2014 16 6288– 6289)上发表。 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反应是合成α β-不饱和醛酮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改进该反应,发展了不同的催化体(钌,铱,金等)来合成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
薄膜材料与界面PI是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立的以提升我国在薄膜材料设计与功能化研究水平,推动相关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为目标的研究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1人,工程师4人,研究生20余人,主要开展金刚石、金属氧化物、钙钛矿等薄膜和纳米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工作,满足国家在能源、环境、传感、信息、高端制造和海洋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课题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正在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在核心期刊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 ACS Materials & Interfaces 和JPCC等期刊发表,部分成果已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
简介:高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石墨烯化学与组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担任Nano-Micro Letters、《中国科学:化学》、2D Material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Carbon Energy、《纺织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期刊编委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各一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Economic Modelling》、《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孙凯,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光子学、分子探针及成像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有机发光材料,通过结构设计、表面修饰、纳米工程策略等,制备具有功能性的光学纳米材料,利用光学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包括生物传感、荧光成像、疾病诊断、肿瘤治疗等。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nalytical Chemistry、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发表论文17篇,被包括Nature、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等在内的权威学术期刊总共引用800 多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器件设计和太赫兹光谱研究等方向出发,发现了低毒、低成本硒化锑(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快达几个皮秒的热电子提取过程,并成功抑制其缺陷复合过程。相关结果发表于ACS Energy Letters。 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光电器件研究者在新能源领域不懈的追求
韩伟,理学博士,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超冷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在超冷原子新物态、光晶格量子模拟和人造自旋轨道耦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近年来,在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冷原子物理学术专著一部
报告人:狄增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总支书记、教授、博导) 主持人:阿布都热合曼·卡的尔(新疆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狄增如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总支书记,珠海校区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复杂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与控制纵横》杂志副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系统科学卷》副主编,Journal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等学术期刊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