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
1、完善渠首工程,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改造引水枢纽,改造建设拦河坝(闸)、导流堤、进水闸等设施,更新改造老化失修的大中型灌排泵站。 2.5、完善支渠口、斗口的计量设施建设、重要节点水位、流量、水质监测监控设施建设,提升灌区监测计量数据质量,数据准确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完善监测计量承接管理平台,推进数据同步、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3、闸门建设和闸门改造,对新建闸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对老旧闸,在保留现有闸体的基础上,进行手动改电动和线路改造,并通过配置控制单元、限位传感器、闸门开度传感器、上下游水位计等相关传感设施,实现闸门的远程启闭控制及流量监测
中新网消息 保定市大水系建设办公室5日透露,大水系两库连通工程取水口岩塞成功爆破,清澈的王快水库库水涌入出水隧洞。这标志着两库连通工程水源头开通,两库连通总体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次爆破的取水口岩塞是一个直径为2.2米、厚2米、混凝土结构的圆形输水洞口,是一个预留设计的岩塞,位于王快水库目前水面以下15米处
北极星水力发电网讯:由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35亿元,规划建设的自治区重点工程——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正在提速建设,工程计划工期45个月,将在2019年建成并网发电,这是南疆地区首座无坝式“一库三级”梯级水电站。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拜城县种羊场境内,枢纽工程由渠首、引水系统、岸边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工程等别为三等中型,规划安装2台70MW和2台10MW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60MW,电站单独调节时,年平均发电量为5.424亿度
鹤地水库是湛江著名的游览区,位于湛江市西北75公里的廉江市,水库于1959年建成,地跨本省廉江、化州和广西陆川、博白4县,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库区蓄水面积122.6平方公里,总库容11.5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15.5亿立方米,是省内最大的“人造海”。 水库大堤共有主、副堤33座,全长7.9公里。渠首山上建有“青年亭”,扁额为郭沫若所书,登亭远望库区,水天一色,浩如烟海,昔日的山陵被水分割、包围,变成了无数的“洲岛”,形如落珠,气象万千
2018年4月5日,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都江堰市文物局承办的“磐石有灵——都江堰市博物馆石刻精品展”在奎光塔公园向市民展出。 为发展天府文化,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走近市民,都江堰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筹备、策划,高水平完成了陈列布展。这次展出通过“现世寻踪”、“往生梦想”、“佛陀精神”三个篇章,分别从艺术石刻、墓葬石刻和灵岩石经三个类别展示了都江堰市各个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精美石刻文物,时间跨度从东汉到近代达1700余年,展出的文物有90余件,为历年来都江堰市出土和征集的石质文物精品,其中包括了都江堰渠首出土石像、建安四年石碑、司马相如墓碑、灵岩石经、白蛇传剧情墓圈等精美石刻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截至2018年末,全市辖2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1.36万人(含邓州)。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
本报电 (记者王浩)420立方米每秒!在南水北调中线起点,长江水通过丹江口水库,穿越闸门,欢腾北上。5月9日,中线工程首次以设计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进行输水,以这个流量计算,5秒钟即可充满1个标准游泳池。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输水能力和效益发挥上得到了巨大提升
2022年9月19日至25日,省科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乡村振兴局、省水利厅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活动,22 辆科普大篷车满载科技馆展品,深入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64 所乡镇中小学校巡展,同时开展渠首精神宣传、农技专家走基层、科普专家报告会、走遍河南的网络安全科技馆、心理健康体验、科学实验秀等近 30场专题科普活动,15万余名青少年学生直接受益。 按照《河南省科普大篷车项目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豫科协发〔2017〕113号),经各单位推荐,省科协决定对南阳市科协等45个优秀组织单位、岳鹏飞等 54名优秀科普工作者、罗涛等 39名优秀科普志愿者进行表扬。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奋发进取,切实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不断创新丰富活动内容,更好地发挥科普大篷车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新贡献
5月28日,“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在河南省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启动。来自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等近百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和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建设管理司联合主办,京津冀豫四省市网信办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承办
1月8日9时48分,海南琼中红岭水库中的万泉河水,穿过红岭灌区工程总干渠分水闸,首次进入西干渠渠首,沿渠线奔涌而去,于14时16分,抵达西干渠10.8公里处的2号泄水闸。 这标志着由电建建筑公司承建的海南红岭灌区西干渠前10.8公里试通水成功,为2020年西干渠全线通水开了个好头,为海南水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出了贡献。 红岭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是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项目,同时也是解决琼东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