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赵旭研究员(通讯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上发表了题目为”Novel Flexible Self-Standing Pt/Al2O3 Nanofibrous Membranes: Synthesis and Multifunctionality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的文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静电纺丝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柔性自支撑Pt/Al2O3纳米纤维膜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Pt纳米颗粒的嵌入与Al2O3纳米纤维的形成同时进行
朱德峰,男,生于1981年10月,江苏南通人。2003年7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7月 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12年1月起)
孙薇,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农业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削减、传播和扩散机制。近几年先后主持了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发表SCI论文31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5篇,总引用1600余次,H指数20
张宽收,男,1965年8月出生。理学博士,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张宽收,男,1965年8月出生。理学博士,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讲座时间 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15-11:15 时间: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15-11:15 地点:新理工楼225 报告人:张潮教授,1987年获纽约市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物理学会理事,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专家组成员,国际红外毫米与太赫兹波理事会成员。张潮教授在关于调制半导体微结构中电子输运的原创性工作中 发展了一套计算高迁移率电子系统电阻振荡的理论。他所推导的解决电子-激光相互作用系统的方法如今已经是研究许多电子材料和器件中非线性问题的基础
时间:2020年9月14日下午3:00 - Nature期刊分类介绍以及其内容类型介绍; - Nature期刊的审稿流程,包括评估标准,决策依据等; - 与生命科学、生态学契合度高的Nature期刊介绍; - 如何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工作。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韩国和蒙古国自然解决方案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并曾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多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 Am. Chem. Soc Phys. Rev. B 以及Appl. Phys.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以合作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 等期刊上的论文20余篇
石慧,博士,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讲师。201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及能源化研究。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 Adv. Energy Mater.,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dv. Electron. Mater.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14篇,合作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参编Elsevier 出版社英文学术专著 1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其他省部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