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
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质能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专家;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导师。 主持及参与项目(课题)情况(主要科技项目5项): 国家948项目,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国家863子专题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 获得的科技奖励及专利、标准情况: 1. 2014年荣获湖北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2013年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3年获得中国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3年荣获湖北农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2012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荣获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200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农学 主要培养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毕业后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等、主要作物形态、发育、自交、杂交、种子生产及种子检验等方面的实验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甘蔗、木薯、果树、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方向)、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单位、农业部农药残留试验资质认证单位;广西亚热带果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水稻、木薯、蔬菜、食用菌)良种培育中心、广西芒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西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水稻研究所、广西大学甘蔗研究所、广西大学园艺研究所、应用昆虫研究所、广西大学蚕学研究所、广西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广西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广西大学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中心。广西大学生态与旅游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软科学研究所、广西大学中草药资源与中药农业研究所、广西大学农科实验实习协同创新基地、广西大学生态经济与游憩管理研究中心、广西大学都市农业研究中心、乐动体育官方网站入口(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描述:土壤团粒结构分析仪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无噪音,可调速;带有定时设置功能,运行时间数码管显示,简洁明了;带有应急暂停开关,方便试验中出现异常及时断电,停止工作。 团粒结构是肥力的基础,团粒结构与土壤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稳定土温;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核心课程 作物栽培、种子产业化技术、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应用技术、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农业环境保护、农资营销与推广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等实训
最值得留念和最令我惊慌失措的一次考试是2005年4月17日《作物栽培学》课程考试,也是我自考专科专业的最后一堂笔试,真是孤注一掷,带着家人的期望和嘱咐及自己对圆大学梦的渴望,步入考场,激动的心却许久不能平静,无形的压力和紧张困扰着我,使我在开考后半小时竟不知所措。是历年自考磨砺出的那份自强与坚定,让我有了莫名的沉稳和冷静,在争分夺秒中,我的答题思路逐渐清晰,终于顺利的答完了所有试题,给我的专科学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自考,是它激发了我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及时走出困扰自我的误区,同时不断激励着我向更高的知识领域攀登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1998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作物学一级学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它包括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2个,拥有“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育种学于197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重点学科, 2001年和2007年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名称:农学(丁颖创新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植物遗传、作物生产、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农作物研究方面具有特长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力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种子学、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农业教育、科研、行政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概况:本专业199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我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现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开设有“金色农华班”等企业冠名班。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现代农业教学、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农科人才。 主要课程: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种子生产技术、农业推广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等
农学(agricultural sciences)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