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
1934年10月31日制定1935年1月1日公布[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条文 损坏矿坑、工厂或其他相类之场所内关于保护生命之设备,致生危险于他人生命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过失犯第一项之罪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罚金
犯罪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的标准从根本上说看行为是否齐备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因不同类型的犯罪法律设定的构成要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既遂的判断标准也不应具体分析,大致说来,主要是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以及举动犯,对既遂各有不同的标准。 *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危害行为,即构成犯罪既遂。 *危险犯,以刑法分则规定的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的危险的出现为犯罪既遂
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被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但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犯罪被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执行机关应当暂扣其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决定是否没收。对故意重新犯罪的,应当没收保证金;对过失重新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应当退还保证金。 没收保证金系刑事司法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但当事人如不服复核决定,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
相信很多人都有被告刑事案件的经验。通常为刑事案件被告以后,如果是有被害人的情况,检察官或法官都会问“有无和解意愿及可能?”。 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依照我国司法实务,被告想取得缓起诉处分或缓刑判决,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甚至可以说,没有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获得缓起诉、缓刑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一、新进义勇消防人员(以下简称新进人员)应具备下列资格: (一)年满18岁之中华民国国民或依法领有居留许可之外国人、大陆地区人民、香港或澳门居民。 (二)居住当地且未参加其他义勇或民防组织。 (三)中华民国国民十年内或外国人、大陆地区人民、香港、澳门居民在台期间,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确定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是,交通肇事逃逸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国家正常司法追诉活动,交通肇事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与安全,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逃逸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是: 1.犯罪客体的上的区别。犯罪客体是区别此罪彼罪的重要标准,交通肇事的犯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与安全,交通肇事行为人完成交通肇事行为时违反了交通法规、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故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定罪量刑的总论,对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概念、过失犯罪、责任认定、立案标准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章至第十章对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罪名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每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为每一种罪定罪量刑的一般规定,第二节为每一种罪定罪量刑的疑难问题述要,对该种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