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争
本文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共同的客观研究对象。文章认为对于客观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真理性和表述的一致性
一重其人。历代名人当为,地位越高名气越大越受重视。 二重其字
[ABSTRACT] 杨度一生的政治思想复杂多变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受福泽谕吉等人的文明观的影响认识到西方文明论所具有的对内和对外的不同面貌从而认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新的民族和国家观念他所提倡的开国会的策略和多民族融合的民族观念深刻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在辛亥前论争的重要主题。 [ABSTRACT] 对于未来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民族、国家体制以及文明观念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他们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多民族国家建立的不同畅想这些讨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现代国家的不同理解
坊间一般将这一国家的历史分为两个三十年:以 1979 年左右为界,前三十年是典型的极权主义时期,国家以一种版本的原教旨马克思主义为整全性教义,在它统辖之下,个人乃至社会被当作实现领袖意志所划定的某些上层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后三十年是所谓的“后极权主义”或“威权主义”时期,极权意识形态衰退,官方话语转向实用主义并因此不再是整全性的;市场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导致经济自由的拓展,进而孕育了政治变革的力量。因此,后三十年的基调是进步主义的:以改良的希望为中心,人们第一次仿佛自发地达成了共识
胡翠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中西翻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在《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汉学》等核心刊物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文坛的翻译论争与文学、文化论争”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一般项目“汉学家陈荣捷的宋明理学英译及著述与20世纪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
暂时找不到符合版本的封面,我看到的超星版本是橙色封皮的。 第三章 名教与自然之争——六朝玄学的中心命题 63 第五章 六朝的般若学和道安、慧远佛教思想 118 第六章 六朝涅槃学的代表人物竺道生和谢灵运、沈约、萧衍的佛学思想 163 第七章 六朝道教的改革与葛洪、寇谦之、陆修静的道教思想 204 第八章 茅山道教的创立和陶弘景的道教思想 235 第九章 六朝时期儒、道、释三教之异同及其相互论争 262 第十二章 六朝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君权的批判 372 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然而作者默默无闻! 在豆瓣转让 有1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随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经济学界展开了新一轮关于通货膨胀的论争。当时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一、这一轮物价上涨算不算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是不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三、通货膨胀是不是不可避免? title = "值得回顾的一次关于通货膨胀的论争" abstract =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前意大利名将托马西周日在维罗纳市市长推举中,成功打败现任市长中选。<\/p>\n 48岁的托马西不是政党成员,但他在取得一些党派支撑的情况下,连过两关,终究以54.4%的得票率打败现任市长中选。<\/p>\n 托马西是一位远离传统政治的非典型提名人,他在没有举办任何聚会的情况下赢得了维罗纳市长推举
<正>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不仅都有价格而且都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这已经是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但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却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分歧和论争。可以说从亚当·斯密以来这种论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Summary: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的探索呈现出规律性。为完成新时代推动理论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有必要追溯内含于理论教育的内在依据。从系统论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被还原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理论教育在中国70年的探索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