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
重阳,两种属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多表明阳热亢盛。⑴日中为重阳。日为阳,夜为阴,日中为阳中之阳,故名
2014年1月10日至1月12日,我校孙理军教授担任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难经理论与实践》编委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会议开幕式由教务处处长于远望教授主持,王瑞辉副院长致欢迎辞,孙理军教授代表LDsportapp官网下载致欢迎辞。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以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16个单位的编委及编审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喆编辑就目前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讲解了对本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书是本人历年撰写的若干种戏曲音乐教材的基础上,抽出若干章节重新改写而成的,格式上力求按照教科书的体例,内容上对浩如烟海的戏曲改写而成的,格式上力求按照教科书的体例,内容上对浩如烟海的戏曲音乐尽可能予以轮廓性描述。同时,由于考虑到一般读者对戏曲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故在作若干理论性阐述时,也较多地作了些知识性介绍,对于近年来在本不科范围之内的科研新成果,凡言之有据的,均尽量矛以介绍。对有些一时尚难经下断言的问题,则尽可能地将各家的不同意见分别列出,留待今后进一步的专题研讨
2020《黄帝内经全集》正版全套6册〔限时特惠〕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古典针灸之所以令后人扑朔迷离,一是弄不懂经脉,一是不懂气是什么,一是不懂刺法在刺什么。这些年来,现代医学对于人体解剖与功能的认识,古典文献的考据与研究,以及生物物理学、经脉医学的初步发展,协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古典针灸。 古典针灸,如《黄帝内经・针经》(又称《灵枢》、《九卷》)所载的各种诊断与针刺技术,详究之下其实源自更古老的不同理论体系与流派,由编者统整在一起,采用“血气论”贯串全书(该时代的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取代过去“用砭启脉治痈肿”的血脉论),设立标准诊疗规范,定为针经
中华医学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中,扁鹊是战国时代的名医,他发明脉理,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能用望、闻、问、切来临床诊断,也能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相传医学的《难经》为扁鹊所作
《脾胃论》李杲撰,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1249年成书,为其晚年之作,也是集中反映他学术理论的代表著作,刊行于李氏身后。 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戴氏认为当时流传颇广的高阳生《脉诀》,内容虽较通俗,又是歌诀,但其中不免语意不明,立异偏异,并存在不少错误。遂以《内经》、《难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各家的有关论述,对《脉诀》原文考核辨妄,详为订正,观点颇多可取。后经明·汪机于1523年予以补订,并将其《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
(4)颜色纯白,对反应后的产物颜色无影响。外观为白色,主要应用于磷化液,溴化锌,硼酸锌,硬脂酸锌等产品的生产,也可以用来调配电镀液。 海顺牌化工级99.7氧化锌具有如下特点: 1、易与分散到体系中,形成高度分散、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郑从勇同学对任脉的讲解是下了功夫的,很好!因为, 1,《灵枢.经脉篇》详细完整的叙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但是没有任脉。 2,任脉的循行是在《素问.骨空论》中叙述的(以此为主)。而在《灵枢.五音五味篇》中又有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