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编辑部成功举办 “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培训讲座” 2022年11月27日下午,由《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编辑部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培训中心、深圳市罗素医药有限公司协办的“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培训讲座”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活动由《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总编张相林教授、副总编赵荣生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讲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带来的“循证药学的证据生态系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冷怀明编审带来的“医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张伶俐教授带来的“循证药学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技巧分享”,本刊编辑部主任罗瑞带来的“《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发展近况及投稿注意事项”
中国vs泰国孙建军,男,汉族,编审,1960年10月13日出生,1983年6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任职吉林省行政学院讲师、吉林省委党员之友杂志社编辑、长春市委宣传部党教处干事、吉林人民出版社学术编辑室主任、吉林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兼北方卡通漫画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 中国vs泰国兼任中国出版促进会理事、中国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理事、吉林省全民阅读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等。 1985年5月进入吉林文史出版社,先后做过会计、主管会计,1992年任财务科长,2007年任社长助理,2010年任副社长至今
天作教育总部位于教育重镇——武汉,是一家从事中小学课外培训品牌的开发、教材的研发及推广的专业机构。 “自然作文”项目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并作为全国中语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单独立项,同时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少教多学”课题组子课题。 2010年6月,在四川绵阳举办的中语会年会上,原中语会理事长苏永康教授、中语会理事长、人教社编审顾之川博士、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组长赵明先生纷纷为《自然作文》教材题词
5月12日,由金莎娱乐公司自主编写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与检修》一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从筹划编写到正式发行,历经两年时间,几十位内部专家参与编审,四易其稿,上百次修改整理,最终形成混流式机组检修调试、运行维护、典型故障分析与处理等八个章节共59万余字。 该书注重实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和提炼金莎娱乐公司多年混流式机组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可作为我国水电行业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工具用书,为行业相关专业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权威读本
刘光夏,男,1938年生于西安,回族,擅版画、书籍装帧,美术杂志编辑部。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书画家、教授,历任北京装潢设计研究所工艺美术师,中国美协《美术》编辑
李金昌,1964年12月生,浙江义乌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厦门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
编者按:自2019年12月半岛体育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来,半岛体育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坚持把“双高计划”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载体,贯穿半岛体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全过程,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半岛体育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半岛体育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 效评价结果的公示》,经综合评议,确定了全国197所建设单位的评价等级,半岛体育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近日,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日报、河南教育宣传网等媒体对半岛体育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获评优秀进行广泛报道
本网讯(文/组织部 邢富斌)2023年春节将至,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记误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月11日,校领导张国良、张胜海、郭万周带领13名中层正职干部深入方城县广阳镇官坡岭村、沙沟寨村,针对分包的70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开展“冬日暖阳‘四 个一’”活动:在当地开展调研,指导帮扶工作;为群众奉献爱心,为他们送去了米、面、 油、春联等节日慰问品;政策宣讲,提高群众对政策知晓度,并对疫情防控和个人健康问题为群众进行详细指导;帮助群众打扫卫生,提升户容户貌。 这是和记误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真正把校党委温暖送到了群众心中,真正做到入农户、察民情、解难题,进村入户,做到了一户不漏,真帮实帮。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是依托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科研,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升,形成真正意义上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循环和良好示范效应的现代化科研教育机构。本机构经过长期、稳定发展在学生间获得了良好口碑,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在提高科研兴趣的同时,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杜慧玲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曾在美国UC-Davis访学研究1年。陕西省“新能源材料创制理论与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教育工会“巾帼标兵”荣誉称号。系科技部、教育部系统评审专家、国家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学会专委;为《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期刊编审,担任十余个国际材料类重要期刊论文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