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
1.文化相对主义。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应该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被理解和分析,每一种文化都应该根据其自身的条件来研究。文化概念和行为背后有历史和情景的原因
“乌克兰仍在人间”亦作“乌克兰尚未毁灭”,是乌克兰的国歌。这首歌的歌曲由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作曲家、天主教僧侣米卡依罗·维尔毕茨基 (Михайло Вербицький) 作于1863年,用于配唱基辅地区一位杰出的民族志学者帕弗罗·朱宾斯基 (Павло Чубинський) 所作的一首爱国诗篇。在1917年,这首歌成为短命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对一般香港人来说,“醮”是一个通过道士、和尚的媒介与鬼神沟通的大规模祭祀活动。醮祭的种类繁多。在香港,除了吉澳、高流湾及塔门等地称为“安龙清醮”外,大部分的醮都称为“太平清醮”
丹尼尔·米勒(Daniel Miller)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人类学系教授。丹尼尔教授专著近四十余部,已被译为1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米勒教授的研究关注数码给当今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Speaker: 施永德DJ Hatfield 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与声音艺术工作者,施永德(DJ Hatfield)的研究旨趣包括音景、原住民族媒体、以及地方伦理(ethics of locality)。在一个移动的人生中,他以民族志与艺术创作探讨我们如何建立归属感。施教授扎根在宗教人类学研究,以台湾民间信仰活动研究空间的社会构建过程,但因为一直被声音吸引,而进入民族音乐学、流行音乐及大众文化等领域,同时主动与台湾艺术界、田野社群及音乐社群之间维系密切关系
培养具人类学多元文化视野的人才。一方面透过基础理论课程、区域民族志与专题等课程,期许毕业生具备理解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历程的能力,以及理解文化多元性、包容差异并能关怀、反省当代社会问题的素养。另一方面,本系鼓励学生通过选修、双修或辅系等方式广泛地接触跨系所的 相关课程以开拓视野,落实通才培育的目标,并作为学生未来进修时执行研究的基础
2021年4月29日下午,非洲研究系列讲座:传统、交融与变迁第三讲在中央主楼205会议室召开,主题为非洲本土人类学的变迁:以南非人类学的两种传统为例。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昊午。地区研究院博士生及研究员参加了线下现场讲座,部分校外师生参加了线上讲座
小龙在大众汽车的一个创新部门担任高级用户研究员。在大众之前,小龙还任职于阿里巴巴,百度,联想,等企业。小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系,毕业后有长达15年的做用户体验研究的行业经验
华人当中有很多是民间信仰者。本文是一项针对大马华人民间信仰者归信基督教的初探。研究目的是了解大马华人民间信仰者归信基督教的原因以及民间信仰者的世界观,借此来寻找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的接触点,找出针对大马华人民间信仰者的本土布道与牧养模式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体质及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考古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学既研究传统社会,也研究现代社会,既研究陌生的异文化,也研究熟悉的本文化。本专业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注重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方法的整体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考古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世界民族志,中国民族学,中国民族志,宗教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田野调查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