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v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本届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729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不含特殊科技领域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易冉名列其中。 易冉,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研究,近五年发表30余篇论文于TPAMI、TOG、SIGGRAPH、CVPR、ICCV等国际期刊会议,获2021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英组)、2022年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学术新锐奖、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
人工智能作为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但适应于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力"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企业和职业,并产生倍增效应。人工智能的智慧来自于人类智慧的数字化,必须尊重以人为本,适应相应的人才、组织和流程,这使得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9月15日,华为云与中国顶尖大学举行了人工智能校长峰会,联合国顶尖大学联合成立了华为云人工智能人才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
王子磊,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博导。现为IEEE、CCF Member,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工作于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视觉与多媒体(Vision and Multimedia VIM) 研究组
报告时间:2020年6月4号星期四晚上8:00-8:45(北京时间) 视觉-语言(Vision-and-Language)问题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 ,而其中很多问题都与生成问题息息相关,比如image captioning是基于图像生成语言,text-image synthesis是基于语言生成图像,目前主流的算法倾向于使用end-to-end的方式,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去解决语言和图像的生成问题,这就导致生成的大量样本是不可控的。我们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互工具,理应是可控的,即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的生成,都应该是一个可交互,可控制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我们近期提出了几个工作,一个是controllable image caption generation,另外一个是 house design from a linguistic description 这两个工作都是利用了graph天然的结构化表征能力以及推理逻辑能力,而达到一个可控的,可交互的文字与图像生成效果
洪晓鹏博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曾获得芬兰奥卢大学Docent(科研副教授、博导)头衔。他在高文院士指导下于201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