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中国佛教史上的奇勋: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33/50) 1953年6月3日,一个代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佛教徒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宣告成立,实现了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四众弟子空前的大团结,成就了中国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奇勋。2013年8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将在北京举行八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回顾总结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把握佛教发展的殊胜因缘和大好机遇,满怀信心规划中国佛教更加美好的未来。 1985年10月11日至29日,宏船法师率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佛教观光团来访
人的思维是后念生,前念灭,念念相续。如果后起之念还保留前起之念的内容,就是执?。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可以很快,快到在一念之间
曾用名任又之1916年生山东平原人。193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3年后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此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年被委任筹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后任该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哲学学科学位评议委员会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文学硕士(中文)(2017年至2020年入学) 于成立初期,本系将集中巩固现有教职员的研究重心及方向,致力推动中国文化及其相关研究。教职员的研究重心包括: “中国语文及文学”涵盖中文组教职员多样的研究方向,除了集中于传统学科如古代语文学、语文研究、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本研究重心同样侧重于思想史等不同的新兴科目。为了更清楚地区分中文组的研究成果、方向及重心,本系将把中文组的研究细分为五大范畴,包括:1) 中国文学;2) 中国语文学;3) 中国思想及哲学; 4) 中文教育及专业应用;及5) 中文增补及改善
华南学佛院的影响与贡献-弘法精舍纪录片:1939-1963 (第四集) 倓虚老法师示寂-弘法精舍纪录片:1939-1963 (第五集) 贴近时代脉搏的弘法工作--弘法精舍纪录片:1964-2021 (第三集完结篇) 弘法精舍的华南学佛院历来培育了近四十位弘法人才,不少学僧更往海外绍隆佛种,最终成为东南亚乃至北美重要的佛门龙象。今集我们会为大家介绍其中一部分大德的弘法事业,他们在以倓虚老法师为首的东北三老的教导及培育下,对海内外佛教的弘传,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他们的丰功伟绩,为近代佛教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六祖坛经是很值得修行的,我们在修行六祖坛经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而且不可有任何的不恭敬之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六祖坛经的修行方法和视频,这些对我们是很好的。 《六祖坛经》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六祖坛经》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会善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积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正是这样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佛教史上的奇勋: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40/50) 1953年6月3日,一个代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佛教徒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宣告成立,实现了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四众弟子空前的大团结,成就了中国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奇勋。2013年8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将在北京举行八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回顾总结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把握佛教发展的殊胜因缘和大好机遇,满怀信心规划中国佛教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7年10月30日,“海天佛国”普陀山隆重举行南海观音露天铜像落成开光法会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在那无忧国土,有我纯真无瑕的梦,Amitabha 是我慈悲的父亲!他,以智慧引导我;他,以弘愿摄受我。我,借由宣化上人的法音与童子天真的插画,深深感受到Amitabha 慈悲父时时在我身边,并且深信一定可以圆满我那纯真无瑕的梦。 “谁到万佛城,谁就成佛有份!”美国“万佛圣城”,是西方佛教史上第一座大道场,所谓大道场必须要有其精神内涵,方堪此名,而非虚有其名;且让我们来看看,开山祖师——宣化上人是以何等地悲心、弘愿,为这座大道场注入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