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
大稻埕是台湾现代化思潮的主要发源地,大稻埕的仁人志士,展现开阔的世界观与新文化的深厚素养,在日本殖民统治的高压下,仍然播下新文化的种子,且开出韧性极强的新文化花朵。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将重现大稻埕的绝代历史风华,追忆当年大无畏的新文化先觉,除积极收藏与展览新文化运动的史料外,并持续对大稻埕相关的珍贵文化资产,进行各种整合与活化工作,考据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据点与故居,串联成文化历史步道,并营造成为“大稻埕历史与艺文中心”,让大稻埕成为一个开放的文化史生态博物馆。将来在大稻埕的街道上可以聆听文史工作者讲述自觉年代仁人志士、文人雅士的动人历史事迹,更可在馆内重塑当代的历史氛围,在不同的展演厅中品味当代的新文学、聆听当代的新歌谣,观赏当代的新剧,欣赏当代的新艺术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她自称是第一个骂鲁迅的人。事实上,她只见过鲁迅一次,但反陆成了她的半辈子职业生涯,直到她90多岁,她仍然对中国的朝鲜有一种怨恨。中华民国唯一的女性是苏雪林
白话散文,蒋渭水著,连载于《台湾民报》,所记时间始于1923年12月18日,止于1924年2月18日;在《台湾民报》连载时间,则自第2卷第6号至第2卷第13号(1924年4月11日~1924年7月21日),共分七次发表(其中第2卷12号未刊出)。这是蒋渭水因“治警事件”被羁押期间在狱中所作,记入狱经过、狱中见闻感想颇为详尽,文字风格明朗洒脱,个性鲜明,对1920年代鼓吹抗日民族运动有显著的宣传作用。此外,蒋氏另有《入狱感想》(《台湾民报》2卷7号~2卷8号)、及《狱中随笔》(《台湾民报》第59号至第62号,1925年7月1日至7月26日)等作品发表,这些作品不但是日治时期“监狱文学”、“人权文学”的宝贵成果,也是台湾新文学开创时期白话散文的重要作品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她自称是第一个骂鲁迅的人。事实上,她只见过鲁迅一次,但反陆成了她的半辈子职业生涯,直到她90多岁,她仍然对中国的朝鲜有一种怨恨。中华民国唯一的女性是苏雪林
近日,我院庄莹教授与出版专业在读硕士生张可联名在《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发表文章,文章题为《连接与调适:1928—1937年新文学图书再版研究》。 文章认为出版作为文学生产、传播的重要一环,是新文学的主要媒介平台;1928—1937年,随着新书业的形成、扩张和落幕带来新文学图书出版规模的激增、饱和进而转型,新文学从精英走向大众,从启蒙走向革命,从文化走向商业;出版机构基于图书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等因素的综合判断对图书进行两版,因此再版既是图书更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出版者主动引导与市场销售反馈的结果;通过对新文学再版图书的规模、体裁、出版机构、作者、开本、所属丛书等方面的量化统计和特征分析,呈现文学价值、市场表现、社会需求三者之间调适与互动的媒介空间。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她自称是第一个骂鲁迅的人。事实上,她只见过鲁迅一次,但反陆成了她的半辈子职业生涯,直到她90多岁,她仍然对中国的朝鲜有一种怨恨。中华民国唯一的女性是苏雪林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冰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她自称是第一个骂鲁迅的人。事实上,她只见过鲁迅一次,但反陆成了她的半辈子职业生涯,直到她90多岁,她仍然对中国的朝鲜有一种怨恨。中华民国唯一的女性是苏雪林
禾原网刊:[URL] 闽南小镇长大,北大中文系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出国后打过各种杂工,现从事电脑编程。 中、短篇作品发表于海内外报刊百万字。散文获海内外奖项,选入教材,入围世界华文百家,收入多种选集
本卷发掘香港1919至1941年间,印行于杂志、报章副刊及单行本之小说。 二十年代香港文学新旧交替,白话小说的内容与技巧虽仍处于摸索阶段,却沿此开发出奇异多元的创作实绩。其中可见私小说式的文人感怀、城市感官的印象速写、社会低下阶层生活之刻划;不少作者更通过现代小说此一有待定义之媒介,或深入人际关系、情感爱欲的幽微处,或重塑社会道德价值、性别身份,大胆新颖之想像,未必不及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