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文学之父 赖和音乐专辑《河》
如果要谈论赖和的作品,我一定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的。
因为他的作品我只约略看过,惭愧的是我看不太懂...@__@,
不过在听完整个专辑后,现在的我只有满满的感动。
在看过公视的台湾百年人物志前,我根本不知道赖和是谁,
这是属于台湾五、六年级生的记忆断层,
幸运的是,现在的我有机会去弥补、填充这个缺憾。
有点离题了,还是用我贫瘠到不行的文笔来谈谈这个专辑好了。
以意识流的角度来看,
可以将《河》、将赖和的文学分为几个层次,
从十月春霖开始,借由赖和对自我的诠释,
让听众意识到赖和走入民间的写实风格与医人医世的理想性格。
描绘赖和如何看待男女之间的情爱、如何在家庭中展现其父爱,
而“浪漫外纪”是一个转折,让听众随着歌词意境的改变,
将眼光从家庭、男女转而关注当时台湾环境的变化,
并在之后开展出赖和文学写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月光”、“称花─写予秦得参”、“南国哀歌”
“月光”令人不忍卒睹,字句间层层叠叠的累积台湾下层百姓的伤痕与悲凄,
“称花─写予秦得参”背景是“一杆称仔”,那是赖和最为人熟知的文学作品,
内容描述日本殖民统治的压迫与人民的无能为力。
在“南国哀歌”中,赖和的哀痛到达顶点,
他为雾社事件中的英雄烈士哀悼,痛心于仍在苟且偷生的人们,
甚至他写下了“兄弟啊,我们放手一搏吧!只是偷生有什么用,
眼前的幸福虽然享受不到,也要为了子孙来争斗!”
这让我想到了贡寮你好吗里面那群贡寮的老人们,核四的危害是子孙必须承担的,
而他们的抗争,最终也是为了未来子孙们的幸福,
呼应这样的一句话,在南国哀歌之后,
紧接着“前进”大声疾呼着志同道合的人们团结起来,
但却也隐隐描绘出赖和的处境,
“他不自禁的走去却忘了同伴落在后方,他大声的呼唤,
光明就在前方,快来跟上!快来跟上!快来跟上!”
赖和一生进过两次监牢,创立文学组织、刊物无数,
仍不见殖民统治政权垮台,也不见台湾人民觉醒,
晚年的他直言,努力了一辈子,为了什么?
最后一首“河”,为赖和的晚年下了令人不舍的注解,
“每个时代都有理想家一般,他总蝺蝺跛行,到最后终究孤单。”
而在最后几秒时,旋律再次回到“十月春霖”,巧妙的串连了十首歌,
象征河流的川流不息,象征历史的循环不止,也象征赖和精神的源远流长。
但另一方面,我却也看到了这张专辑对于台湾社会的批判性,
制度变、环境变、人心却是不变,
因而历史不断的重复,人也不断的向历史寻求解答,
“人对地狱,才会成佛,我到监牢,才相信天。”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我的想像,是我想批判这个台湾社会....@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