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raction
1.请问XRD与XRF的应用与用途上有什么不同?? mature male XRD: X-RAY Diffraction (X光绕射) 用来做材料的晶体结构 绕射的情形与晶格大小,光的波长,与入射、绕射角度有关,入射光与绕射光的会有光程差,相位一致,光的强度就会加成,反之,则会削落,借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材料的晶格种类而算出是哪种元素及元素本身有什么样的特性。 XRF: X-RAY Fluorescence (X光萤光分析) 系利用X-光束照射试片以激发试片中的元素,当原子自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侦测所释放出来的萤光,经由分光仪分析其能量与强度后,可提供试片中组成元素的种类与含量,具有快速、非接触、非破坏性及多元素分析等特点;然而X-光萤光分析仪分析的灵敏度受到试片基质散射效应及入射X-光与试片基座反应产生的制动幅射的限制,尔后逐渐发展出全反射X-光萤光分析仪,才大幅提高X-光萤光分析仪的灵敏度。 XRF是一项非破坏性的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被入射X光提升到激发态的样品,在回复到基态时,所放射的X光萤光,具有因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波长X光射线的特性
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是通过样品的衍射图谱,获得样品的成分、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测定单晶取向和多晶的结构
摘 要: 通过AZ31B真空扩散焊工艺,在AZ31B/Al结合界面形成了扩散溶解结构。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结构、相组成及性能。研究表明:恒温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在AZ31B/Al界面可以形成不同宽度的、与基材呈“锯齿”状结合的扩散溶解层;扩散溶解层由过渡层和共晶区组成,其平均显微硬度比AZ31B/Mg合金基体提高了约98%;扩散溶解层的自腐蚀电流比AZ31B/Mg合金基体提高了约77%.
粉体之表面特性对粉体的物性表现、分散特性与光学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技术究系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光能量色散光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X光粉末绕射仪(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逆向气相层析-表面能分析仪(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Surface Energy Analyzer IGC-SEA与吸油量标准检测法量测,如: 粉体结构与型态、成分与晶体结构、比表面积与吸油量、粉体表面能与酸碱特性…等等。建构粉体表面特性分析技术,提供粉体混合分散配方与制程参考,加速粉体分散液与墨水的开发时程
由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研究所、研究技术总合研究所、北海道大学电子科学研究所所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把化合物半导体硒化镉(CdSe) 奈米粒子的发光能力增强至千倍。研发小组将奈米分子排列于积层的高分子奈米薄板上,借由层叠方式增强了发光的能力,即使激光强度只有市售激光笔的千分之一,也有办法增强发光能力。研发人员相信,除了半导体之外的发光性分子应该也有同样现象,此技术可望应用于显示器、高感度感应器、太阳电池、光控元件等方面
辽仪牌GSL-2000激光颗粒分布测量仪是本公司在成型产品GSL-101BL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产品,器测量范围为0.08~1100μm,可以测量D50从100~200nm直至700~800μm的各种样品,测量范围宽,测量结果准确,稳定性良好,是一款具备极高性价比的激光粒度测量仪。 测量原理为全程Mie Scattering理论及Fraunhofer Diffraction理论,结合本公司独特的自由模式计算算法,精密的机械、光学系统设计、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在理论和性能上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前向散射光接收采用本公司专利技术交叉扇形大尺寸主光电探测阵列,共70个采样通道、高灵敏度双侧向光电探测阵列6个通道,后向4个通道,散射光最大接受角度为137°,使单透镜测量范围达0.08~1100μm,测量范围宽,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对粒度测量范围的需要
Abstract 鉴于生物油的高含氧量将其轻质组分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以饱和醇为主要成分的含氧燃料可能成为生物油利用的新思路。该文以自制Raney-Ni为催化剂研究在高压反应釜中反应温度(100-180℃)、氢气冷压(4-8 MPa)、催化剂用量(0.5-2 g)对生物油轻质组分催化加氢改质的影响;对Raney-Ni催化剂进行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表征分析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初压对生物油加氢产物分布的影响较大在反应温度为140℃、氢气初压为6.0 MPa时产物中饱和醇的相对含量(以GC峰面积百分比计算)最高可达53.51%;当催化剂用量从0.5 g增加到1 g时产物中饱和醇的含量显著提升由25.42%提高到51.89%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用量对饱和醇含量的提高影响不大;一次与二次催化剂催化生物油加氢反应产物中饱和醇含量由53.51%降为29.20%活性显著降低可能与催化剂孔道内部及表面的活性中心被覆盖进而降低反应效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