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
比喻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属天意义的属地故事”,但却不足了解耶稣的比喻,比喻在矛盾间对我们历世历代研读圣经的人直接对话。以下笔者试从马太福音(太十三10-17) 中的“耶稣为什么讲比喻”说明一些比喻给我们知道什么人能明白天国的道理。以下马太福音十三13-17会以交叉结构重新排列: A 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作为基督徒,理应是以耶稣作生命榜样去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爱神爱人的人,但为何历世历代的信徒都会出现这段经文所讲的恶行? 问题出自哪里? 正视及勇敢面对自我中心(肉体)的问题,不要再自以为属灵,靠主的恩典及能力将邪情私欲及自我中心钉死在十架上,结出真实的圣灵果子。 分享问题: 1) 在5:19-21 列出情欲的事项中 有哪些是自己需要靠主胜过呢? 它们以什么的形式出现? 2) 承上题 你是否对某些事物有过渡的渴望以至于你产生那样的思想或行为? 3) 在5:22-23挑选圣灵果子的几个特质。这些特质如何成为信靠福音的结果? 4) 承上题 这些特质如何反映在我们对他人的服事上? 5) 在产生这些品质方面 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圣灵要做的是什么?
耶稣是永生的唯一源头,也是教会建立的根基。 彼得描述基督为“活石”。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石头本来就不是活的
必要快成的事也是已然与未然理解吗?启示录向我们的保证, 上帝要取得最终胜利,鼓励我们一定要坚忍到底,让我们更加热切盼望耶稣基督的再来。我们将来所得的祝福是确定的。当我们受到试探,甚至受到逼迫时,这能给我们安慰和决心
学风所播,成为流派,画史姓氏,亦既伙颐。要之大家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几于化工。其*著者,如荆浩之写太行山,董元之写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此类,又皆因其所居之地,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施之于笔墨,历世久远,衣钵相承,矩步绳趋,墨守家法,古今名流赖以勿替,直薪传,全凭口授而已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 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
使徒信经把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重点简要地申明,可说是基督教最原始的信仰告白,成为历世历代教会的基础。本专辑希望能让信徒们看见这些教义对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盼望透过这个特辑,把正确的信仰连接上正确的生活。本专辑共12讲,由陈爱光牧师主讲
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么办呢?他要来除灭那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可12:9) 这是主耶稣讲的一个凶恶园户的比喻。整个比喻的中心是在述说“犹太人如何的辜负了神的恩典”
“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彼前2:7-8)。 弃绝基督就导致属灵的诅咒。 以色列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被上帝拣选作为祂的圣言的看守者和祂的国度的宣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