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
【谁适合学习这门课】 1. 想真正懂点儿民法,高效维护自身权利、规避法律风险的人。 2. 日常工作需要用到《民法典》的人,比如法律实务工作者、公务员、法治新闻工作者等等。 3. 对《民法典》感兴趣,想要提升法律思维,补全法学知识板图的人
黄浦区豫园街道开展“法豫金秋”系列民法典宣传活动 (2021-10-27) 为在楼宇企业及白领职工间营造学好、用好民法典的氛围,近日,黄浦区豫园街道在辖区内6个商务楼宇开展“法豫金秋”系列活动。黄浦区司法局、豫园街道、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法豫金秋”系列活动包括普法讲堂、普法互动、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多项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送法下乡”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红网时刻新闻8月24日讯(通讯员 诸文佩 高佳琦 记者 吴公然)8月23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志愿者团队赴吉首市马劲坳镇开展“法润三湘”暨大学生志愿者“送法下乡”活动。 活动中,43名学生志愿者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法律宣讲,向当地门店业主、居民群众介绍《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多部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向村民们普及防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当地群众纷纷表示,难得看到这么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大学生们,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
近日,宜宾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来自长宁县市民的致电求助:“长宁镇安宁路一段武装部对面卡丁童装每天都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其商品,噪音严重扰民,希望12345能联系相关部门降低该商家的喇叭音量。” 长宁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收悉此信件后,即刻联系长宁县公安局前往实地调查。经调查核实,市民所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居民享有生活安宁权,即自然人享有的维持安稳宁静的私生活状态并排除他人不发侵扰、侵害的权利,该商家居于人流量较大的居民区附近,却没有遵守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公安民警当即责令该商铺老板在经营期间降低音响音量,且禁止在休息时间播放宣传广告,不得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把握《民法典》重要内容。9月14日公海网站7108组织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活动。全体局领导、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活动
8月5日,市交通控股集团在市委党校第一报告厅举办《民法典》专题培训班,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永能,总经理仲伟涛等领导班子,集团各级干部、职工代表及新入职大学生近300人参加培训,集团党委副书记陈金师主持培训班。 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专家组成员林承铎教授来连授课。林教授从《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的改变与特点,各分编特色解析、合同编对合同签订与履行影响分析、物权编对担保的影响分析、侵权责任编的相关亮点与突破、《民法典》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等六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法条内涵到现实关切,结合大量详实生动的案例,为参训人员作全面解读
重律网为你推荐留置权成立的条件相关的法律信息在浏览关于债务债权留置权成立的条件过程中请勿恶意复制传播有债务债权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在线咨询咨询律师重律网律师提供免费和付费咨询,债务债权问题可免费在重律社区提问。本文将为你解析债务债权标准、费用和周期,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债务债权法律知识请关注公众号
据悉,2019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公开宣布其2008级校友吴幽捐赠1100万元人民币,当时是学校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然而这笔捐赠并没有到位,吴幽反而惹来了母校的官司 对此,网友评论,一个吹牛不负责,另一个来讨要,都不讲体面。但是,这也牵扯一个话题承诺的捐款没有兑现,可不可以讨要? 民法典规定了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颁布后,做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工作,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与上述九部法律有关的司法解释,有不少内容已被民法典吸收,但有的规定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原立法基础,或者与民法典的规定不符合,甚至产生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男女决定结婚,女性家庭一般要求男性家庭支付彩礼,彩礼的金额一般由当事人协商决定。在某种情况下,彩礼可以退还,民法典可以要求女性父母退还彩礼吗?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规定,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或者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等情形下,可以要求女方或者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