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标
过去10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许多类型癌症的治疗标准,也标志着现代免疫疗法用于肿瘤学的新时代。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论文,回顾了近20年间肿瘤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发展。 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国家权威数据库——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chinadrugtrials),共纳入了2010年~2019年间登记的365项肿瘤免疫临床试验,涉及103款正在开发的免疫疗法
大多数肺腺癌患者在接受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耐药,而EGFR T790M突变是引起这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尽管第三代TKI奥西替尼可以治疗这种突变,但通常还会产生发生其他EGFR突变(C797S)。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第一代EGFR-TKI耐药的患者,联合应用贝伐单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关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奥西替尼耐药的患者是否有效的临床证据
糖缀合物由连接在蛋白质、脂质、肽和其他化合物上的碳水化合物或聚糖组成。糖缀合物是通过糖基化形成的,参与到了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糖生物学研究的是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糖缀合物的结构和活性
7月17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桂荣研究员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在农学院229会议室作了题为《昆虫嗅觉识别机制研究及应用》的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昆虫嗅觉识别机制展开提出当前发展害虫行为调控技术的重要性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16日消息,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官方刊物《西伯利亚科学》报道,该分院化学生物学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将与中国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就研制通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开展研究。 据报道,“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都以病毒蛋白为靶标。此类化合物对特定病毒有效,且毒性相对较小
本报讯(记者龙九尊)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当天,一项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科研项目在上海启动。 这是中国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个“973”项目,研究经费达4000万元
李微,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基地班,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时还获得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第二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植物,番木瓜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
传统的农药剂型通常含有较多的添加剂和有机溶剂,存在药效短、降解缓慢、利用率低、环境不友好、制造过程不绿色等严重的弊端,不仅会带来使用成本的上升,而且会因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产生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传统染料剂型通常存在生产工艺耗能较多、产品质量不稳定、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碳中和”目标下,开发农药和染料的绿色剂型技术及制剂材料,将为解决行业现有的痛点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是生物分子成像的关键。在科学历史上,人们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细胞内蛋白质 实现了生命动态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可视化。荧光蛋白技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颠覆性研究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