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
山东省肥城市市长殷锡瑞、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吕清刚、葛洲坝集团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明、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宏程等领导到场致辞。来自肥城市经开区、发改局、电网公司、肥城市精制盐厂、电力工程咨询院以及项目建设、施工等单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项目开工仪式。 邹宏程在致辞中介绍,储能是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重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国际首台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的集成测试。 储能技术被称为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
报告主要内容:先容宽禁带ZnO半导体的MOCVD外延生长特性及其光辅助外延机理;研究了ZnO LED、ZnO激光器发光机理,实现了ZnO的室温紫外激射。 报告人:张宝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张宝林教授,1986年及1989年于吉林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科院长春物理所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21年12月10日至12日,由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西南理论物理中心、重庆大学量子材料与器件中心、重庆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2021材料微观量子特性与计算凝聚态物理研讨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科院相关院所等40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50余位知名专家参会并作主题报告。量子材料与器件中心主任陈仙辉院士、重庆物理学会理事长与物理学院院长吴兴刚教授、南京大学万贤纲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孟胜研究员、复旦大学向红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卢海舟教授等10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开幕式
2019年11月13日下午,由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省老科协、滁州市老科协承办的2019年安徽省银龄志愿行动科普报告团走进滁州二中进行科普讲座。科普报告团由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吴维越、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员鄢荣主讲。安徽省老科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丽真、滁州市老科协专家组组长胡成功、副组长缪瑞荣、秘书组负责人徐宏耀、办公室负责人李亚南、滁州二中校长胡刚、副校长李进以及滁州二中高二理科3个班的同学近200人听取了科普讲座
4月10日-12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尚带队赴北京国家人类遗传中心、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考察学习。 4月11日,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高华方主任介绍了中心管理模式、运营情况及自动化样本库设备建设情况,围绕以上内容双方进行了合作探讨。在京期间,高尚副院长带队拜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院士,双方就样本队列研究进行了交流
惊悉杨福愉先生不幸病逝,深感悲痛。我对杨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人和亲友表示诚挚慰问! 杨福愉先生是我国中国生物膜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膜生物学研究的开拓、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膜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细胞内膜系统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等领域中做出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杨先生对中科院和生物物理所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生物物理所工作期间,历任研究员、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与贝老、邹先生和梁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为生物物理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谷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启蒙于我国电子显微学专家朱静院士。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博士学位,导师David J. Smith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简称国科大地学院)创立于1978 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地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下设二十二个教研室,聘任的任课教师约400 人。多年来,共有600 多名兼职教授在地学院任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0 余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简称国科大地学院)创立于1978 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地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下设二十二个教研室,聘任的任课教师约400 人。多年来,共有600 多名兼职教授在地学院任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0 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