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
欧宝体育官网app客户端下载-大型环形对撞机:中国CEPC“对撞”欧洲FCC 本文摘要:2月14日18时,王贻芳院士攀上了飞抵美国华盛顿的航班。 2月14日18时,王贻芳院士攀上了飞抵美国华盛顿的航班。他是要参与美国科学理事长年会,并在大型科学研究设施的全球合作分会上,讲解中国科学家的观点
山东省肥城市市长殷锡瑞、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吕清刚、葛洲坝集团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明、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宏程等领导到场致辞。来自肥城市经开区、发改局、电网公司、肥城市精制盐厂、电力工程咨询院以及项目建设、施工等单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项目开工仪式。 邹宏程在致辞中介绍,储能是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重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日前,我国“十一五”期间部署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宣告我国拥有了国际顶级水平的脉冲磁场实验装置。 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等,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脉冲强磁场技术是产生强磁场的重要技术,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可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磁学、化学、生命与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纳米材料室科研人员在一维/二维复合结构反电渗析发电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通道除在离子分离、生物分子检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还可以借助其高的离子选择性和优异的离子整流特性作为反电渗析技术的核心部件用于反电渗析发电。为制备出具有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反电渗析发电结构,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提出将PET锥形纳米通道与二维层状氧化石墨烯(GO)膜相结合制备出1D/2D复合结构,并研究了复合结构的反电渗析发电特性(图1)
【第八届重费米子论坛】第八届重费米子论坛于2022年8月1-4日在贵阳召开。 【第七届重费米子论坛】第七届重费米子论坛于2020年10月23-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第六届重费米子论坛】第六届重费米子论坛于2019年11月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颁发了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证书,生物物理所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全球研制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王祥喜研究员作为个人同时获得此奖项。 生物物理所王祥喜团队承担了灭活病毒疫苗纯化工艺的设计与优化、结构特性分析、关键抗原表位、蛋白组成、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分析,以及临床试验疫苗部分质量控制,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3月7日,澳门新莆京31600(官方VIP认证)-App Store邀请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伍明教授对我院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进行辅导。澳门新莆京31600(官方VIP认证)-App Store副院长刘超飞组织并主持报告会,学院由意向申报的教师在线上聆听了报告。 会上,刘伍明教授从项目名称、项目摘要、项目预算、科学问题属性、项目产出、报告正文等细节处展开说明,对我院今年申报的国家基金申报书进行一对一点评并提出建议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中科生活党支部、行发控股党支部的三十余名党员代表参观了物理所党员教育基地。 活动中,参观人员首先来到了以“信念·党旗·科学”为主题的党员院士墙,院士墙上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了诸多汗水,这些耳熟能详的党员科学家们在科学上勇攀高峰、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由衷的敬佩。接下来大家参观了物理所的超导实验室,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超导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赵忠贤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人事迹,赵忠贤院士的科学热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原长春市英普磁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高教工作40年。曾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应用磁学教研室主(1984-1996);兼任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开放实验室第一、二届(1987-1996)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学会第一、二、三届(1979-1995)理事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二届(1984-1989)理事会理事;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2-2002)
为了更好适应所信息化工作需要,研究所于2012年11月专门新成立了科学计算与信息平台部门,具体负责研究所信息安全、网络和应用环境建设、图书情报分析和高性能计算工作。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ITPNET)建于1992年,1994年通过中国科技网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两条国际通道连接全球互联网,2001年通过DDN专线接入中国互联网(全国首批接入INTERNET的正式成员之一),2003年改为使用SM/s的光纤接入中科院科技网,2012年9月在中科院CNGI下一代互联网项目的支持下统一规划了IP地址并开通了IPv6服务并实现了全所无线覆盖。 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已经与理论研究、实验科学相并列,成为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