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
11月11日,第二届核电数字化博士生论坛主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指导,核学会数字化与系统工程分会主办,江苏核电、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当其时,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及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成为以“两个构建”为重点任务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核心驱动和关键内容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中科生活党支部、行发控股党支部的三十余名党员代表参观了物理所党员教育基地。 活动中,参观人员首先来到了以“信念·党旗·科学”为主题的党员院士墙,院士墙上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付出了诸多汗水,这些耳熟能详的党员科学家们在科学上勇攀高峰、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由衷的敬佩。接下来大家参观了物理所的超导实验室,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超导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赵忠贤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人事迹,赵忠贤院士的科学热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原长春市英普磁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高教工作40年。曾任吉林大学物理系应用磁学教研室主(1984-1996);兼任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开放实验室第一、二届(1987-1996)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学会第一、二、三届(1979-1995)理事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二届(1984-1989)理事会理事;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2-2002)
为了更好适应所信息化工作需要,研究所于2012年11月专门新成立了科学计算与信息平台部门,具体负责研究所信息安全、网络和应用环境建设、图书情报分析和高性能计算工作。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ITPNET)建于1992年,1994年通过中国科技网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两条国际通道连接全球互联网,2001年通过DDN专线接入中国互联网(全国首批接入INTERNET的正式成员之一),2003年改为使用SM/s的光纤接入中科院科技网,2012年9月在中科院CNGI下一代互联网项目的支持下统一规划了IP地址并开通了IPv6服务并实现了全所无线覆盖。 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已经与理论研究、实验科学相并列,成为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概要描述】载冷剂作为载冷行业的血液,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来说,使用都是非常广泛,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是盐水、乙二醇等这类传统载冷剂。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市面上逐渐又涌现出一批新型载冷剂。那么新型载冷剂和传统载冷剂的区别在哪? 载冷剂作为载冷行业的血液,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来说,使用都是非常广泛,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是盐水、乙二醇等这类传统载冷剂
2019年11月13日下午,由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省老科协、滁州市老科协承办的2019年安徽省银龄志愿行动科普报告团走进滁州二中进行科普讲座。科普报告团由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装置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吴维越、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员鄢荣主讲。安徽省老科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丽真、滁州市老科协专家组组长胡成功、副组长缪瑞荣、秘书组负责人徐宏耀、办公室负责人李亚南、滁州二中校长胡刚、副校长李进以及滁州二中高二理科3个班的同学近200人听取了科普讲座
央视网消息:作为中科院洁净能源战略先导专项中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关键任务之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攻关中试日前基本完成,正在进行1兆瓦时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的建设。 在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孵化企业的电池测试间内,科研人员正在对钠离子电池样品做高温循环实验。目前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0度
清华大学采用扫描电镜等手段用深腐蚀和热腐蚀方法研究了各种铸铁的石墨形貌和内部结构建立了一套铸铁石墨形貌的扫描电镜图谱并据此提出了"铸铁石墨分类命名"的文件深化了对铸铁石墨形貌的认识. 在球墨铸铁化理论方面哈工大中科院物理所华中工学院镇江农机学院等单位分别采用液淬热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等先进手段进行试验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球状石墨是从液相中直接析出长大的;在液态就可能发生石墨畸变;石墨生成的结构机理是以螺旋位错方式长大;石墨畸变的原因是氧硫等表面活性原子堵塞螺旋位错台阶而阻碍了石墨的球状生长; 在球墨铸铁基本性能方面郑州机械所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市机电院等单位系统测定了各种不同基体不同牌号稀土镁球铁的动静态力学使用加工等性能为合理选用球铁材质制造服役条件恶劣零件(如齿轮等)提供了科学数据.
科技创新是解决当今复杂问题与挑战的“金钥匙”,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推进剂”。其中,科研机构特别是国立科研机构,在科技合作、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智库建设等领域初露锋芒,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持续的科技支撑,堪称拓展“新丝路”的基石。本报选取部分案例加以介绍,以飨读者
2014年底,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期共建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试验基地,现有园区总占地约178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米,建设投资超过15亿元。研究院重点建设了一系列航空发动机和高性能无人机的研发试验设施,在完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同时,面向社会承担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等任务。 经过八年的努力,研究院目前已建成国内唯一的两万米高空轻型发动机整机及部件试验台,以及系列轻型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台、高性能无人机电磁兼容实验室等23个整机及重要部件试验平台,承担了10余项国家科研任务,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化人才团队,现有科研团队100余人,2021年度获批组建山东省轻型动力热物理重点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