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汉语语法研究上导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现象逐渐增多。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不是 把语言看做独立的存在而是认为语言与人的主观性深深相关。这样的语言观不仅对语法研 究而且对语言教育研究也提出了从研究内容到方法的改革要求。其实本来对把人直接当做 研究对象的语言教育研究来说这种语言观并不陌生。也正因为如此今后语言教育研究将 会对语法研究有更多的贡献。
本文首先分析了认知语言学关于“主观”的概念并根据现象学上的主观理论进一步对 其进行了深化。在此基础上依据现象学者胡塞尔的语义理论以笔者对一个中国学生授课的 记录为基础对句尾助词“了”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了”带有“变 化”、“更新场景”、“发现”等语法功能本研究从语意理解这一观点出发把上述概念分 为两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了”的主观性出现于这两种不同语意理解的交点上的结论。并 进一步探讨了语法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之间的有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