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CLST),前称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于2005年4月成立,隶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旨在于学习科学与资讯科技教育上成为具领导地位的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中心致力于以下工作:

开展研究和知识转移项目,推动教育界使用学习技术和实据学习(evidence-based learning)原则;

支援教育界将学习科技和实据学习原则融入学习和教学实践;

与本地和国际学术界在学习科学和科技领域建立合作联系和伙伴关系;

提供优质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使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和学校规划中融入学习科技和实据学习原则。

多年来,中心获得研究资助局(RGC)、优质教育基金(QEF)、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教育局(EDB)等资助,持续进行广泛的研究和知识转移项目,将资讯科技融入学习和教学。

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的直属单位,2001年由卢玮銮教授(笔名小思)创立。其使命为:有系统地整理、保存渐趋散佚的香港文学资料;进行各种相关的研究;举办推广香港文学的活动;支援本地及外地学者的香港文学研究工作。

本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紧密合作,卢玮銮教授捐出藏书及研究资料,协作成立“香港文学特藏”,建立网上“香港文学数据库”、“香港文学档案”,并多年来合作举办大量国际学术交流、文学推广活动。

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中国语文科一直以来积极发展电子学习,于2015年起引入虚拟现实中文写作课堂,屡获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及学界邀请,与全港教师分享电子教学经验。同时,本校也积极进行教育研究,以促进电子教学发展,提升学与教水平。

香港教育研究所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端赖田家炳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于1993年9月正式成立,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紧密合作伙伴。自成立以来,研究所一直本着以下宗旨,致力推动教育研究及发展工作:

提高香港中文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配合教师行业的需要,并为国际组织和本地教育团体提供顾问及咨询服务;

加强大学与本地学校和海外学术机构的联系;

透过推动研究计划,促进本港教育政策的厘定和多元发展,并就重要教育课题向教育决策者及教育专业人士提供意见;

发挥资源中心作用,鼓励及支持跨学科研究计划的发展。

研究所为加强重点项目的工作,设立了四所研究及发展中心,分别为:

研究所自1998年起又致力于香港的教育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学校发展计划,包括“香港跃进学校计划”、“优质学校计划”、“优质学校行动计划”、“优质学校改进计划”、“优质学校改进计划:学习差异支援”、“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特殊学校支援”和“学校起动计划”。“优质学校行动计划”现已成为本地大型学校发展计划之一,支援学校和教师回应教育改革的倡议。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作为卓越的研究型图书馆,致力于与各界携手推进学术知识的创造、提供、传播及保存,从而启发并支持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大学图书馆锐意在以下领域树立典范:

在搜集及提供世界级的图书馆资源方面维持优势,借此支持大学重点发展的领域;

在馆藏、服务与协作计划中贯彻承诺,以体现大学的双语及多元文化环境;

提供高效的研究支援服务,为 21 世纪崭新的研究方法及开放学术传播奠定基础;

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援服务,协助培养学生成才,为推动创新教学及普及电子学习打下根基;

透过学生、教员以至全体大学社群的广泛参与,共创以用者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与空间;

引领电子图书馆的发展,支持将崭新科技融入大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