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7-3.2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平坦或微凹。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3-4列。鳃耙数7-9+14-18,随着成长而逐渐退化。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54-63;纵列鳞数96-107。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5-16;臀鳍硬棘III枚,软条8;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头部及体侧褐色至灰绿色;头部、体侧及各鳍散布小于瞳孔的黑斑;背鳍基部后半部具3黑斑,第一个斑最大而明显,位于最后第II或第III棘下方。
栖所生态:一般栖息于淤塞礁区浅水域,有时亦发现于河口区。主要以鱼类及甲壳类等为食。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尼、菲律宾、南中国海、台湾、所罗门、马里安那群岛及澳洲。台湾南部产量较多。
渔业利用:食用鱼,偶以一支钓、鱼枪或鱼笼捕获。煮汤是极佳的作法,肉质好,味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