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几次讲座中,最常被提到的问题之一是:“我们需要练赤足跑吗?”,不少人对于赤足跑都充满着憧憬,但又同时感到恐惧。我总是毫不犹豫地说“需要!”
我的理由是:人的两只脚掌,共有52块骨头,占全身骨头数的1/4(全身有206块骨头)。除了手掌外,脚掌是全身骨头最密集之处。这些众多小骨头,需要小肌肉与肌腱,来把它们固定成我们所看到脚的形状。
但把脚穿在鞋子里,那些小肌肉与肌腱就会萎缩,关于脚的各种毛病自然就会跑出来。受鞋子保护的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看起来白皙娇嫩,但却脆弱不堪。对于跑者与铁人来说,需要的不是**,而是足以对抗落地冲击的强健脚掌。因此我两年前,就开始把鞋子脱掉,一步步找回功能健全的脚掌。
刚开始我也觉得赤脚跑的人都是奇人异事,但当我看到国外的菁英跑者与铁人,知名教练都在要求选手赤脚跑时,我才开始改观、也想尝试。
之后开始找资料,想知道该如何进入赤足跑的世界,最后找到的是这本《The Barefoot Running Book》,跟著作者杰森.罗比拉德的指导,我也一步步地,用赤足跑出更远的距离(最远打赤脚跑过42公里,当然是在练习时而非比赛)。
所以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把这本书翻成中文,中文书名是《更快更安全的赤脚跑步法》,主要是希望让更多台湾跑者,能了解赤脚跑步的重要性,以及训练的步骤与方式,摆脱运动伤害,甚至让成绩更上一层楼。
套句作者杰森讲的:“当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式做某件事时,它未必是最好的方式”。穿鞋也是,毕竟,人是唯一穿鞋的动物。
每次看到今年刚出生的小女儿的脚趾头,再看看我自己长年穿鞋跑步、骑车而变型的拇趾球,和控制不良的脚趾,我跟太太说:女儿上学前都尽量不要穿鞋子,要去哪打赤脚就好,等到上学后,为满足学校规定再穿鞋,既省钱又健康。希望她的脚掌不要像长期穿鞋的我们俩一样,变形又残弱,有双自然健康又灵活的脚,那可比世上任何昂贵的鞋子都美丽。
18岁以前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当然不会自由式,也完全不懂什么是训练。大一加入清华泳队后,开始爱上训练的滋味,从此一头栽入体能训练的世界。25岁以17天跑步环台,27岁时出版《铁人三项》,28岁成为东华大学铁人三项代表队教练,29岁打破国内226km超铁纪录(9小时44分),现为运动作家与运动网站顾问。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在铁人三项的世界里,有我所要追寻的“美”。
更多内容请至【徐**与科学化训练部落格】/【脸书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