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健署统计,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第11年蝉联我国10大癌症之首,政府从99年开始于全国推行大肠癌筛检,但至今仍有许多民众有错误观念与迷思,因此卫福部乐生医院9日特别举办“肠保健康 远离肠癌”讲座,呼吁满50岁未满75岁之民众,每2年可至医院免费筛检1次,远离大肠癌威胁。

大肠癌是国人发生率最高的癌症,继2年前猪哥亮大肠癌末期逝世后,今年知名艺人贺一航于6月亦因大肠癌过世,除了少吃肉类及高油脂食物多运动之外,我们该如何提早预防呢?乐生医院肝胆肠胃科赵珂汉医师表示,大肠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可以借由定期筛检,进而早期发现及治疗。

根据调查大肠癌主因是由大肠内的瘜肉、发炎等肠道疾病癌化造成,因此,如能早期发现腺瘤瘜肉并予以切除,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此外,国外研究报告显示,每1至2年进行粪便潜血筛检,约可下降20%至32%的大肠癌死亡率。

同时是资深肝胆肠胃科医师的施玲娜院长指出,根据国健署最新报告,每年约有1万5千人罹患大肠癌,平均每天就有41个人罹患大肠癌;但临床上,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调查,大肠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类型之一,1/2的大肠癌可以透过调整饮食习惯、运动与体重控制来预防,而透过定期大肠癌筛检,早期癌的治愈率和5年存活率甚至可超过8成5。

施院长并提醒,罹患大肠癌的高风险族群:1.年龄超过50岁;2.有肠道病史(有腺瘤性瘜肉或发炎性肠道疾病者);3.有大肠癌家族病史,以上族3种族群民众,要尽早跟医师讨论,定期安排检查,若筛检结果为阳性,可透过大肠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此外,若确诊为大肠癌,则请民众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计划,经由完整的治疗与追踪,可以提高存活率减少肿瘤的复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