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香港现时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癌症。在2018年,全球大肠癌的新症数目更超过180万宗。近年,大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国家包括一些亚洲国家,50岁以下人士的大肠癌发病率亦正在上升。

大肠癌常见的病征包括:大便带血或有大量黏液、大便习惯持续改变如腹泻或便秘、大便后仍持续有便意、腹部不适及原因不明的体重骤降等。虽然有这些病征并不代表患上大肠癌,但病人如发现有异常,便应该尽快求医,以确定原因。

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定期的筛查,可以减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平日要少吃红肉,加工肉类和高脂食物;要多吃高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或水果。另外,要多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

大肠癌筛查可以为没有病征的人士检查是否有早期癌症或瘜肉。大部分的大肠癌都是由瘜肉演变而成。大肠内壁的正常细胞会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不正常生长,变成瘜肉。这些瘜肉一般是良性的,但有部分瘜肉会慢慢进展成大肠癌,整个过程可以长达十年或以上。及早发现并切除瘜肉,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如果有早期癌症,及早治疗,可大大提高根治的机会。

一般来说,50岁或以上的市民,即使没有大肠癌病征,也应定期接受大肠癌检查。美国癌症协会更建议45岁便应开始做筛查。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大便隐血测试和大肠镜检查,下星期我会为大家介绍这两种检查的特点。

<刊载于《东方日报》,202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