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
喜欢自己能从第三者的角度看自己和别人的交流、看别人的成长、看自己的缺失、看别人的过度、自己的沉着、看大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不一样的地方、看上天公平地对待大家、看因缘如何流转;喜欢自己能够气愤、妒嫉、生气、不解、暗爽、欣然、微笑、安稳,然后回复到自在的当下... 我要继续安住当下,但是觉知是很重要的,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这一切都只是流转的因缘。所有的绝对只是因为视角的呆滞不动,要不断移动视角,才能觉知自己眼光的单薄,事物的复杂性,流转事物的因缘。明白到因缘流转,才能更慈悲地看待事物,无分别心的对待事物
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境界都是因缘和合的不只是对认识的对象甚至自己也是因缘和合;因为是因缘和合所以它是假而不实。 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个人、这个境界、这个杯子都是比如这个杯子我们说到杯子心里面就想到这个东西有这个相有这个影像、概念但杯子本身没有杯子的实体它只是因缘和合体它是众缘和合才能出现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它不是不假因缘就存在这个世界它需要泥土、人、工具、甚至火烧才能创作出来这就是它的因缘。 所以在这么多因缘成就之后我们看见这个杯子但是我们会认为这个杯子有实体我们会执着这个杯子因为认为它是可得的可以拥有它、抓住它、把握它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二九三) 无造作的;不是由因缘而生的(因此也不会随因缘而灭)。例如涅槃。 (2018年09月04日 16:48:56)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八二) 无造作的;不是由因缘而生的(因此也不会随因缘而灭)
“世间上哪件事不与我有关?” 星云大师说:一个初学的禅僧问报恩怀岳禅师:“一个人在二六时中(指一整天的意思),要怎样注意自己的举心动念呢?”怀岳禅师听了,回应他:“我只知道为众服务。”禅僧又再问:“说起为众服务,我只要想到为别人做事,就提不起劲来!那怎么办呢?” 怀岳禅师说:“那你就要为自己做啊!”禅僧不明白,继续追问:“怎样为自己做呢?”怀岳禅师看了年轻的禅僧一眼,说:“你要开智慧的眼,就要去读经啊!你要闭目,才能养心啊!你的手脚都能动、能做,可以挑柴、担水,你自己才有用啊!难道你都做不动吗?” 年轻的禅僧在怀岳禅师的开示下,终于明白:原来为了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的啊! 其实,世间上哪件事不与我有关?如果没有别人,当我想吃饭,不但要去煮饭,还要去种田;我要穿衣,不但要会裁剪,还要去纺纱织布;连要吃一个水果,我都必须在山上种植灌溉两三年,才能有水果。 凡事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试问:你出门,谁来开车呢?就是走路,谁来造桥铺路?一切都是别人为我们成就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服务别人呢?能服务别人,才是为自己
一般人对于“命运”,真的是既好奇又无奈,无奈者抱着宿命论任由上天安排,好奇者总想透过命理、占卜、星座一窥先机。 其实,除了这些外在的因缘,何不返归询问自心? 佛陀一生说法非常多,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因缘观”、“缘起观”,其中十二因缘(1) 讲众生生命的轮转,说它像连环扣,一环接着一环扣得死紧。但是佛陀也告诉我们,十二因缘的环扣不是不可解
“如人种谷,岁岁种谷,宁有绝不生时否?”那先比丘问弥兰陀王:稻谷代代生长,同时维持内外在条件不变,这样,它会有断绝的时候吗? 弥兰陀王回答:只要年年种,栽种得法,谷粒就会生生不息。 在这样生生不息的因缘中,最重要的因缘就是“变化”。种、芽、叶、花、茎、实,一直在变化
“卢师尊我发现两个字,非常了得,这两个字是因缘。”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何能超越?” 我解释如下: 我在禅定之中,曾经进入无感知的世界,也就是感知不到任何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