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
乳腺癌耐药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微RNA(miRNA/miR)参与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其中miR-27a作为致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与乳腺癌耐药紧密相关。miR-27a具有调控药泵外排、激活凋亡抵抗、影响DNA修复损伤以及介导药物失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如P-糖蛋白、BAK、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低等电点IAP直接结合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下游通路磷脂酶C/Raf/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腺瘤性结肠息肉/β联蛋白等最终导致阿霉素、5-氟尿嘧啶、他莫昔芬等耐药
据美国“今日医学新闻”网站1月30日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委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找不到耐药菌感染的对策,到2050年,每年会因此多出1千万的死亡人口,并造成100万亿美元的损失。滥用抗生素是引起耐药菌危机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也一直受到关注。近日,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环境和人类健康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显示,耐药菌可通过空气传播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脲原体感染耐喹诺酮类药物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556例进行标本采集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然后分析脲原体菌株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情况。选取其中7株有代表性的菌株(对至少1种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提取DNA并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片段并测序然后与标准菌株(ATCC 27815)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这4个基因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相关的突变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14例取患者早晨洗漱后咳出的深部痰或支气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314份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41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8株(占26.09%)、革兰阴性菌290株(占70.05%)、真菌16株(占3.8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3.53%)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2.22%)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日趋严重,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多种细菌耐药机制中,β-内酰胺酶是引起80%病原菌耐药的主要原因,它能水解抗生素的核心结构,使抗生素失效。临床样本中存在耐药菌和敏感菌并存的情况,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少量耐药菌的存在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刘雅红团队,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过程中,从动物身上分离出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同时耐药的大肠杆菌,并在该菌株中发现两个耐药基因,进而提出了杂合质粒形成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范本。文章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孙坚副教授为第一作者、一年级博士生杨润时为共同第一作者,廖晓萍副教授和刘雅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是人医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药之一,一旦碳青霉烯类药物失效,粘菌素可作为有力补充,用作治疗多重耐药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350vip葡京新集团) 【药理作用】1. 抗菌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表明金银花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抑制耐药菌蛋白质合成: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植株的呼吸有显著刺激作用,多用于耐药菌株导致的内外科炎症,如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腹泻。也有用于降低咽喉部带菌率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350vip葡京新集团) 【药理作用】1. 抗菌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表明金银花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抑制耐药菌蛋白质合成: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植株的呼吸有显著刺激作用,多用于耐药菌株导致的内外科炎症,如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腹泻。也有用于降低咽喉部带菌率
乳腺癌耐药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难题但迄今为止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微RNA(miRNA/miR)参与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其中miR-27a作为致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与乳腺癌耐药紧密相关。miR-27a具有调控药泵外排、激活凋亡抵抗、影响DNA修复损伤以及介导药物失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如P-糖蛋白、BAK、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低等电点IAP直接结合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下游通路磷脂酶C/Raf/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腺瘤性结肠息肉/β联蛋白等最终导致阿霉素、5-氟尿嘧啶、他莫昔芬等耐药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2011年上市的替加环素作为第三代四环素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重要的抗菌药物。彼时,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经产生日益严重的耐药性,替加环素的上市被寄予厚望,已然成为治疗“超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